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位于广州的广东赛区主媒体中心(MPC)推出丰富的美食和文化展示活动,包括广东21地市美食主题日活动、21地市“农立方”展示活动等。“品味岭南 粤品粤香”主题展区于MPC媒体餐厅轮流展示特色优质农产品,呈现广东“百千万工程”成就,并用南粤大地的馈赠让八方来客留下“食在广东”的美好记忆。11月18日为汕尾美食日活动,蒜香海鲡鱼块、上汤海鲡鱼丸等特色菜式闪亮登场。
记者了解到,作为“汕尾三鲜”之首,海鲡鱼是优质海水经济鱼种,鱼肉细腻,鲜味浓郁,更具丰富营养。研究显示,其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含量突出,蛋白质高达21.5%,必需氨基酸比例达50.39%,是名副其实的“海洋蛋白宝库”。其浑身是宝,可实现“一鱼多吃”——鱼肉可制生鱼片、冻鱼片、鱼丸;鱼头、鱼骨可熬汤或提炼保健成分;以及开发鱼罐头、鱼酱等深加工产品。
海鲡鱼生长速度极快,是三文鱼等鱼类的2~3倍,尤其适合深水网箱养殖,可实现全年稳定供应。从这一尾鱼,即可窥见汕尾优质农特产品及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丰收产能和全产业链发展成就。2024年,汕尾海鲡鱼养殖产量已突破2800吨,产值超2亿元;今年5月,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的《汕尾市推动“三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到2027年,汕尾将建设200个深水网箱,推动海鲡鱼年产量达1.3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深加工率提升至65%。

汕尾坐拥467公里海岸线、2.39万平方千米海域,为南海重要渔场之一,鱼、虾、蟹、贝、藻类齐全,资源涵盖14类107科860种。2024年,汕尾水产品总产量达65.05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海水养殖产量约38万吨,渔业总产值超145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1.9%,位居全省第五。为撬动产业新动能,今年2月,汕尾率先完成全省首部市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系统构建陆海接力、岸海联动、港产城旅融合的发展体系,为“拿海即开工”奠定基础。
汕尾地处粤东沿海,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全省6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更是推进“海上新广东”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汕尾以实施推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牵引,锚定“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紧扣 “海洋强市、融湾先行”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打造“海上新汕尾”。如今,其19片海域已完成部门协调,13.2平方公里“生海”加速转化为“熟海”。
汕尾向海图强的步伐愈发铿锵,“天下海鲜 汕尾领鲜”的招牌也愈发响亮。据悉,预计到2035年,汕尾将打造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汕尾范本”,海水养殖产量达6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耕海牧渔的“蓝色革命”离不开科技硬支撑。截至目前,汕尾共开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9个、总投资约83亿元,同时储备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8个、总投资约68.2亿元,累计收储海域超3000公顷,推动海洋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汕尾建成投运,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蓝色粮仓”的丰饶,也吸引着各路游客奔赴当地开启“海鲜自由”之约。汕尾借助现代化海洋牧场加速集约化、高值化渔业发展,还通过开渔文旅活动、海洋牧场观光、“跳岛游”等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渔业+文旅”深度融合,为大家解锁一种“赶海吃鲜、食玩游购”的“蓝色文旅”新潮。
(王俊翔/摄)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