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艺术展现时代变迁!“遥远的旅程——梁宇个展”亮相深圳美术馆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11-18 23:05
摘要

一场别具一格的展览与观众见面。“遥远的旅程——梁宇个展”于11月18日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展。此次展览呈现艺术家跨越40余年的艺术创作,涵盖油画、版画、装置、影像等多元艺术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信号灯、枕木等实物。展出的108件作品让观众从中国铁路的巨变中真切感受到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时代变迁。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铁路以及与火车相关的风景对于铁路子弟梁宇来说既亲切又有趣,黑夜中闪耀的信号灯、寂静中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的汽笛声总是给他带来无尽的遐想,这些关于铁路的早期记忆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许多年来,那些已经远去的汽笛声和消逝的工业风景带着梦幻的色彩和眷念的意绪定格在他的脑海中,既是他持续创作的内在动力,还是他着力研究和不断深化的艺术主题。

梁宇长期关注中国铁路发展并以此为主要创作题材,他以信号灯、火车头、铁路为创作题材的艺术作品,已成为具有标识性的艺术实践。他的作品常以明亮的纯色铺设背景,用适度的暗色和有力的笔触塑造物体的形状,他的笔法沉静利落,潇洒恣意,画面的结构呈现出厚重的质感和极为强烈的明暗反差,作品呈现出一种洒脱恢弘的气势以及一种静谧的深沉之美,也透溢梁宇内在的精神追求和持恒的艺术修炼。

梁宇的创作来源于真实,但又不是对真实场景的描摹。他坚持这样一种观点:艺术作品不是对已经存在于别处的客观之美的记录,而应是经由艺术家感受和加工后将之以某种表现形式传达给观众的一种创造之物,每件作品都应有其独自的灵魂和特色。

梁宇表示,这是他第8次个人展览,与之前展览相比有突出的变化。在该展中,作品内容更多元,创作风格更丰富,既有记忆中那些永不消逝的铁路风景,比如信号灯系列、车站系列、火车系列等;也有心中主观创造的风景,红房子系列、道口系列;还有新近创作的现实风景,如克拉玛依系列。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梁宇所表现的场景大多在二维空间内呈现,其作品的形成经历了主观的高度提炼和加工,使主题与生活经验形成叠印的图像。他以油画、版画、水彩等艺术媒介表达对客观风景的见解,也用装置与综合媒介的手法拓展和丰富自己的表达。他在对物象的存在状态进行关注的同时,融入个人的记忆与回望,更融进了当代人的精神体验,这种独特的思维和探索赋予了作品更为鲜明的当代性特色。

著名艺术评论家鲁虹认为,当梁宇将当下的感受有机融入艺术创作中时,他的系列作品就以铁路为线索,反映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由工业化起步阶段迈向高科技阶段的历程。正因为他瞄准的是由个人经历所携带出来的有关生活整体性的经验,进而催生出了具有个人特点的艺术。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表示,梁宇以擅画铁路作为自我的视觉符码。近年来,梁宇的创作从二维走向了三维和多维,而现成品及装置的混搭与交融,加之影像的表达,也彰显着梁宇试图走向观念表达的图谋。开放、包容、多元、乐观、豁达、机智、幽默,亦构成其视觉叙事品格的关键所在。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认为,梁宇的创作是反复探索与个人记忆相关的物象,童年记忆是非常个人化的感悟,成年之后他如反刍一般一遍遍重新咀嚼,从个人化感悟中截取信息片段,反复叠加,那些由表层经验深入到理念认知的作品,增加了刻录历史的深度,为曾经颇为粗粝的工业景象赋予了一种诗意的阐释,而这种阐释不仅与他自己相关,还有逻辑地串起了这个国家多年发展的脉络。

据悉,该展将持续至12月14日。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