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原道:徐累艺术展”亮相深圳美术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03-24 22: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原道:徐累艺术展”3月25日起深圳美术馆(新馆)一楼1、2号厅举行。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策展人谈晟广策展,深圳美术馆主办,应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协办。展览呈现艺术家徐累各个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也是大湾区首次举行其带有回顾性质的大型专题展览。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图景中,徐累的创作始终呈现出独特的思辨维度,其创作实践始终立足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通过图像语言重构历史与当下的关联。

此次展览策展人谈晟广剖析了徐累创作的原理,揭示出艺术家如何以个体的精神轨迹,重释传统美学的现代命运。展览以“原道”为题,旨在通过徐累四十年的艺术实践,溯源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根脉,并借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体性”“神思”“隐秀”“熔裁”“通变”等文学创作意象构成的五重维度,呈现徐累多年来创作中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传统的承继、转化与再造。

值得一提的是,谈晟广敏锐地捕捉到徐累创作中的理念:他以“中庸之道”斡旋东西方美学的冲突,拼贴时空的语言中暗含着一种深刻的辩证逻辑——他没有把古代艺术看作凝固的遗产,而是当作流动的织体,在不断拆解与重组的过程中,他剥离了文化符号的表层肌理,抽取出了共通的认知架构,在画面的经纬中交织成为新的意义网络。

谈晟广指出,徐累的艺术最终指向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传统如何在现代性中重生?在徐累的实践中,“通变”并非简单的古今调和,而是一场彻底的创造性转化,在“古今同构”中开辟新的精神向度,他将唐宋院体画的法度、波斯细密画的秩序、中世纪圣像画的肃穆,熔铸为一种跨文化的、世界性的“图像语言”。徐累的艺术,犹如古木新枝,根系深扎于中国艺术的传统厚土,生发出自己的面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7月20日。在展览期间,将出版同名研究专著图录,并将举办相关的学术活动。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