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深圳 |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上新了!这次是一种稀少的蕨类,长这样

读特记者 周宏博
2020-11-15 16:59
摘要

目前这种蕨类植物仅在深圳发现有分布,且数量极其稀少

深圳假脉蕨  王晓云 摄

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又多了一种!近日,仙湖植物园微信公众号在一篇题为《第一个以深圳命名的蕨类植物》文章中向公众发布了一种名为“深圳假脉蕨”的植物,引发热议。据悉,这是第一个以“深圳”命名的蕨类植物,自此以“深圳”命名的植物达到了7种。据深圳假脉蕨的命名者、仙湖植物园的蕨类植物专家王晖介绍,目前这种蕨类植物仅在深圳发现有分布,且数量极其稀少。此次新物种的发现,不仅让深圳本土植物大家族又增添了一员,同时也丰富了深圳的物种多样性。

“花友”野外拍摄意外收获

深圳假脉蕨的发现,可谓是一次无心插柳。2011年一个周末,蕨类植物爱好者蔡俊通过论坛联系到植物摄影爱好者王晓云,相约前往羊台山(现名阳台山)观察一种名为“福建观音座莲蕨”高大蕨类。看完观音座莲蕨后,二人又前往一处生满桫椤(一种高大的蕨类植物)的溪谷,无意间,在一块阴湿的石壁上发现了一种形态特别的蕨类植物。当时二人并不知道是新物种,只以为是某种已知的假脉蕨属植物,便拍摄了照片以方便查明具体种类。

为了得到权威的答案,蔡俊来到仙湖植物园找到了蕨类植物专家王晖请教。一直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的王晖,恰巧曾对假脉蕨属植物做过研究,他发现蔡俊和王晓云发现的假脉蕨属植物和他之前见过的都不大一样,但王晖并没有急着下结论,因为要想确定究竟是哪一种假脉蕨,必须看到实物。于是,王晖带领着同事们前往发现地采集了部分标本,经过近10年的对比研究,终于确定它是一个全新的物种,随后于今年4月的国际主流植物学分类期刊《Phytotaxa》上正式发表该物种,并命名为“深圳假脉蕨”。

像爬山虎一样附着在岩石上

深圳假脉蕨是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植物,这个科的成员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雨林中。它们的叶片小且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犹如薄膜,故名膜蕨。由于叶片太薄,且缺少吸收水分的根,所以膜蕨科植物大多仅生活在潮湿且荫蔽的环境中。深圳山地中的沟谷雨林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这里生长着数种膜蕨科植物,其中就包括深圳假脉蕨。

在沟谷雨林下的溪流和瀑布边,深圳假脉蕨利用它细长且平卧的茎牢牢地附着在岩石上,这样的茎与其它植物的根外形很像,故称为根状茎。根状茎向周围分枝延伸,最后长成一片,布满整个岩石,这与爬山虎这样的藤蔓类植物生长方式类似。

深圳假脉蕨的叶片很小,最大的长度也仅有1.5厘米,叶片羽状分裂,像绿色半透明的小羽毛覆盖在岩石上。由于叶片太小,需要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它的更多特征。它的叶片中有多行斜向伸展的“叶脉”,这些“叶脉”并不与主脉相接,也不相互联结,所以它们没有疏导的功能。为了与真正的叶脉区分,这样的结构叫做假脉,它是大部分假脉蕨属(Crepidomanes)植物共同的特征。

深圳假脉蕨的叶间假脉 王晖供图

在蕨类植物叶片的顶端,通常有杯状的孢子囊群。深圳假脉蕨的孢子囊群很有特点,孢子囊群的囊苞(围绕孢子囊群的结构)顶端并不平滑,而是呈撕裂状,有的甚至裂到了底部,透过这些裂缝隐约可以看到其中布满一粒粒棕褐色的孢子囊。撕裂的囊苞是它与其它假脉蕨属植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顶端呈撕裂状的深圳假脉蕨的孢子囊群 王晖 供图

仅在深圳两座山里发现,极易濒危

深圳假脉蕨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溪流干涸或森林的郁密程度降低都会导致它的死亡,游人踩踏也是不可忽视的伤害因素。

根据目前调查,深圳假脉蕨个体数量十分稀少,仅在深圳南北两座山里的溪谷内发现了大约350株。因此,经过综合评估个体数量和对环境要求等因素,已建议将其列为易危物种,这与丹顶鹤、扬子鳄和藏羚羊处于一个等级。

幸运的是,目前该地点处于少干扰的状态,暂时无灭绝风险。

目前已有七种以“深圳”命名的植物

“深圳假脉蕨的发现无疑让我们对深圳本土植物的多样性调查又深入了一步……”王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据悉,仙湖植物园还将对深圳假脉蕨做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以确定该物种的起源。目前,仙湖植物园目前已收集来自来自全球热带、亚热带的蕨类植物1000余种,占全世界蕨类植物近10%,是我国大陆蕨类植物保存种类最多的机构,此外还收集有95%的深圳本土植物。

深圳,这座植物多样性丰富的花园城市,共有超过2100种野生维管植物生长于此。此次新物种的发现,既丰富了深圳本土植物的资料库,也为深圳的生态文明资料又增添了重要的一页。自此,加上此前命名的深圳耳草、深圳蓼、深圳槭树、深圳拟兰、深圳香荚兰、深圳假卫矛,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已达到7种。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均在被子植物门下,而作为高等植物四大门类的蕨类植物,以“深圳”命名还是第一次。

深圳耳草 王晓云 摄


深圳蓼


深圳槭树

深圳拟兰

深圳香荚兰



深圳假卫矛

“以‘深圳’命名,既是因为它目前只发现于深圳,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名字能让深圳市民有一种亲切感,想要来了解这种植物,进而唤起大家对整个深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王晖说道。而对深圳本土植物的探索仍在继续,据王晖透露,很快第八种以“深圳”命名的植物——一种秋海棠科植物也将发表

读特新闻+

深圳的蕨类植物接近200种

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大植物类群,它既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

与深圳假脉蕨一样,它们需要依赖森林创造的环境繁衍生息,同时也是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其它植物共同构建了深圳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根据《深圳植物志》第一卷记载,深圳共有186种蕨类植物,加上近年陆续发现的新种和新纪录种,种类已接近200种,占深圳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的近10%。

蕨类植物大小差异很大,既有深圳假脉蕨这样迷你的草本,也有桫椤这样的高大的乔木。它们的形态奇特美观,是体现热带、亚热带森林景观的代表植物,也是深圳园林绿化中营造南亚热带森林景观的主要植物类群。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读特记者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