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三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数智赋能·素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香山里小学启幕。本次活动由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协办,香山里小学承办,教育界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绘智慧教育新图景。


艺术与智慧交相辉映
当天,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曹晓明教授,南外集团党委书记梁明、南二外集团党委书记韩晓宏,澳门培正中学小学部教务主任梁紫君等教育界领导专家出席。

同时出席的还有深圳市原体育教研员刘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周子房博士、中小学在职教师进修课程导师赖明珠教授、“超脑麦斯”课程总监王圣昌老师等知名教育专家。


活动伊始,香山里小学艺术团队的开场表演为全体来宾献上一份特别的欢迎礼。合唱团一首《玉盘》灵动俏皮,清澈童声似与明月对唱;手风琴社团的《外婆的澎湖湾》节奏轻快,旋律悠长,引得来宾轻声应和;舞蹈团的《小河弯弯》舞步轻盈,跳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

歌声、琴音、舞姿交汇,孩子们的表演瞬间点燃会场,教学研讨活动就此启程。在热烈的掌声中,活动由香山里小学党支部专职副书记黄秀兰主持。她以饱含教育热情的致辞,为这场学术盛会拉开了序幕,让在场的每一位教育人都感受到香山里小学的温度与深度。

以智慧教育,铸就创新之魂
香山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剑宜以《以“智能”培养“智慧”,为“创新者”成长赋能》为题,深刻阐释了学校在构建数智教育新生态方面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智慧。

王剑宜从“智慧校园体系建构”与“特色课程深度开发”双轮驱动出发,系统解读了学校打造的“三维素养实践体系”:跨学科融合型劳动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劳动教育与全人培养的有机统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慧读写”项目:以智能技术重塑读写教学,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与人文表达;“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探索与实践:依托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构建科学、精准的体育教学新范式。

王剑宜表示,学校将坚持“以数据为帆,以AI为舵”,持续推进教学场景的智能重构与教育模式的本质变革,培育既具有创新精神,又葆有人文情怀的未来领军者,这正是对香山里小学“培养具备中国文化基因、有领袖气质和非凡创造力的未来世界公民”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

深化课堂变革,赋能素养育人
在香山里小学教学研讨活动中,陈登福强调了三大核心要义:首先是技术赋能教育生态重构。指出技术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驱动课堂生态重构的重要力量。他充分肯定香山里小学作为素养课堂种子校和广东省智慧教育应用标杆校的示范作用,学校通过智笔、智能穿戴等设备的深度应用,将技术从展示工具转化为教学赋能器,为规模化因材施教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次是课堂重构回归育人本质。他强调课堂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素养课堂要处理好三对关键关系:学生自主时间的“多与少”、师生状态的“忙与闲”、参与学生的“多数与少数”。
最后是理性运用技术坚守教育初心。他提醒要理性运用技术,始终牢记“技术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让技术服务于使学生更聪明、课堂更高效的根本目标,避免被技术绑架。

梁明则从教育哲学层面提出三个维度的深度思考:首先,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仅是工具赋能,更是教育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深度重构。其次,重构的逻辑起点在于学生学法的重构,应从与AI深度融合的学法变革开始。最后,数字时代的教育更应坚守“人是目的”的教育信条,唤醒人本角色意识。
梁明充分肯定香山里小学在课程改革中的大胆实践和勇于创新。两位负责人一致认为,素养课堂的深化实践将推动区域教育实现质的飞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优质教育的滋养中获得生命成长的幸福体验,迈向更加精彩的人生征程。
专家声音:深刻剖析,共话未来
当天的课堂研讨现场,呈现了多学科、多维度的数智课堂新样态,展现了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的创新实践,香山里小学多位教师展示了技术赋能状态下,师生互动频繁、能力跃迁、思维提升的课堂状态。


在说课研讨环节,张文婷与王泊西两位老师分别从语文、数学学科视角,对当天的展示课进行了深度解构。
专家们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剖析,赞赏香山小学的创新之举。曹晓明教授表示,郑梨花老师的语文课展现了“无为而融”的技术应用境界,以情境化场域、探究式路径和协作化方式,完成了素养课堂的多维建构,为未来教育提供了示范样本。

刘晋教授认为香山里小学的实践每节课确保10分钟比赛和体能练习,通过大屏呈现视频教案和实时数据。这种数据驱动的新型体育课堂,既实现了个性化指导,更践行了“珍惜每一分钟,敬畏生命”的教育理念。

针对数智赋能,周子房博士提出两大路径:实现学习过程“全程可视化”,为教师精准指导提供依据;发挥AI的“示范与即时反馈”功能,化解学生表达困境。他强调,技术赋能的价值在于优化学习体验,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是实现“课堂是学生生命组成部分”这一理念的关键。

香港教育专家赖明珠教授立足跨文化视角,为英语教学把脉开方。在教学创新上,她倡导通过词根教学构建词汇网络,并创造性运用AI工具:让学生先尝试写作再与AI范文对比,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语言能力。她提醒,技术赋能唯有回归语言教学本质,既善用工具创造实践环境,又夯实发音基础,方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王圣昌老师强调,数学素养课堂的核心在于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学”。他赞赏黄幸阳老师运用智笔系统完整记录学生思考过程,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AI技术为“教学评一致”提供三大支撑:精准掌握学情,快速识别学生作品层次;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自身“最近发展区”获得成长;动态优化教学路径,基于班级整体学情调整策略。

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部部长管佩磊在总结中指出,“落地需以课改作保障,课改深化为”创造空间。素养课堂建设需着力三个关键:重构教学范式,破解“多与少、忙与闲”的辩证关系,实现课内增效减负;创新备课机制,构建“专家引领+人工智能+集体智慧”的三维模式,推动教学设计提质;深化全过程育人,赞赏香山里小学全学科推进的实践探索。

管佩磊认为,要从“追求解题能力”转向“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这既需教育者专业自觉,更需先锋学校持续探索,为区域教改提供实践样板。
三十年砥砺前行,一甲子教育初心。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既是南外集团办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数智赋能·素养课堂”改革的时代宣言。这场教育盛会让香港、澳门、台湾与内地的教育同仁齐聚一堂,四地的教学智慧在此交融、碰撞,共绘多元共生、携手向前的教育图景。香山里小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将继续秉持实验精神,以开拓者姿态汇聚四方智慧,在传承与创新中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样态。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马琳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