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摄像”磁共振、海洋潜水外骨骼系统、高清修复老电影的大模型、动态脑机接口电极……一个个前沿科技成果的信息制成卡片,整齐陈列在“成果超市”的展架上,与另一侧的实物展共同搭建起原始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
在11月14日至16日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携125项创新成果亮相9号馆“国之重器、科技巨头产业链”专区,展区面积超1000平方米,这也是“成果超市”首次亮相高交会。

高交会深圳先进院展区。
“成果超市”首次亮相
“货架上的技术不仅前沿,更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这种直观的形式前所未见!”在“成果超市”现场,观众姚先生手持一沓精心挑选的技术成果卡片,他兴奋地表示,这正是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应用的完美体现。

“成果超市”首次亮相高交会。
在高交会深圳先进院展区的“成果超市”里,125项成果涵盖高端医疗器械、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制造、智能机器人、超高清视频显示等多个前沿领域,每一项科研成果都配有一张专属卡片,观展人员通过感应装置扫描卡片,就能“一站式”了解技术亮点、应用场景、产业化进展、对接人信息等,实现“科技看得见、成果可触摸、合作有路径”。
“今年,深圳先进院打造的‘成果超市’首次亮相高交会,125个项目以‘上货架’的形式集中呈现,旨在打通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深圳先进院院长刘陈立表示,自2006年建院以来,深圳先进院已连续20次参展高交会。作为科研国家队,深圳先进院将继续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多项首创成果“上新”
本届高交会,深圳先进院展出了多项首创成果。例如,与上海联影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摄像”磁共振——新一代3T磁共振系统uMR Ultra,实现了磁共振从“摄影”到“摄像”的成像范式革命。
“通过这款‘摄像’磁共振,我们不仅能准确地看到器官的结构信息,还能同时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这在业界是首创的。”深圳先进院副研究员程静介绍,该设备在无需向患者注射镇静剂的情况下,就能够捕捉胃肠道蠕动过程,精准刻画胃肠壁结构,目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北京协和医院等落地应用。
直径仅196微米,如头发丝般纤细、柔软可拉伸、可自由驱动……在展区另一边,深圳先进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新一代脑机接口“动态电极”,吸引了众多目光。“NeuroWorm(神经蠕虫)能够在外界磁场驱动下在大脑中移动,植入后可根据不同的靶标、检测目标、刺激目标动态调控,应用于医疗领域。”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刘志远介绍道。

新一代脑机接口“动态电极”NeuroWorm(神经蠕虫)。
面向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深圳先进院董超研究员团队联合明犀AI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发布“HYPVR视频修复增强大模型”。“与以往的静态图片修复不同,视频的高清修复最大的难点在于保持画面前后帧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团队成员王子安介绍,该模型能够将各类老旧影片提升至4K超高清级别,同时确保画面每帧之间的丝滑流畅。

现场工作人员展示HYPIR大模型修复后的图像。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深圳先进院展出了全球首款海洋潜水外骨骼系统。“潜水员在水下作业的时候,面临着低温高压的环境,对体力消耗非常大。这套外骨骼系统能够协助潜水员完成交替打腿、蛙泳腿、水下行走、长时抬臂动作等多种水下动作。”深圳先进院助理研究员王向阳表示,该系统可应用于海洋工程、水库船坞服务、救援组织等场景。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黄泽霖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铃佳 三审 万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