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人,都需要在方寸之间找到自己的“为什么”

张明强
11-12 10:51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散文
摘要

每一把好壶都有自己的脾气,那脾气,正是匠人赋予它的生命气息。

从深圳到宜兴,高铁只需要八个小时,来深圳做紫砂文化推广已经十五年了,每年总要回几趟宜兴,宜兴的秋天总带着几分粗糙与温润,穿过窑场上空袅袅升起的轻烟,落在那些布满老茧的手掌上。这里的紫砂匠人,自古便被唤作“手艺人”,这三个字从明代的窑火中走来,带着紫砂泥的厚重与时光的沉淀。到了清末民初,技艺精湛且德高望重的老者,会被尊一声“大师傅”,这不仅是年岁的认可,更是对其手艺里那份“道”的敬仰。

合菱壶 ,张明强制作。

在紫砂行业浸润四十多年,我始终坚信:手艺的魂,从来不在“术”的精巧,而在“道”的澄明。“术”是成型的技法,是拍打泥片的力度,是围身筒的弧度,是明针修坯的工艺;而“道”,是匠人心中那份最初的追问——我为何要做这把紫砂壶?

一上手便执着于“怎么做”的,是匠人。他们循着工序的步骤,复刻着经典的样式,手中的紫砂泥不过是承载技法的载体,最终产出的,是合乎标准的产品。而先想明白“为什么做”的,方有匠心。他们与紫砂材质对视,听泥料的呼吸,将心意、审美与故事揉进每一寸肌理,这般创作,产出的才是有温度、有灵魂的作品。

如今窑场里的年轻匠人,脚步似乎太快了些。他们的案头堆着厚厚的图解教程,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爆款制作视频,指尖忙着复制那些市场追捧的样式,心里盘算着“这款多久能出货”“那款利润更高”。他们急于看到成果,急于获得认可,急于在喧嚣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于是,泥片在机械的拍打声中失去了灵动,身筒在标准化的模具里变得规整,明针划过的痕迹少了手指的温度。日复一日地复制与追赶,让他们筋疲力尽,案头堆起了一堆堆“还行的复制品”,却渐渐忘了当初为何会被紫砂泥的温润吸引,忘了第一次拍打泥片时心中的悸动,忘了为壶造型时那份纯粹的创作欲。

其实错的从来不是那双灵巧的手,而是出发时的方向。手艺的第一课,不该是“怎么做”的技法灌输,而应是“为什么做”的初心叩问。当你明白为何而做,手中的紫砂泥料便有了生命,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了与自我、与自然、与文化的对话。

手艺的真正价值,从来不是复刻一个爆款。市场的潮流瞬息万变,今天的热门样式,明日便可能被新的风潮取代。这世间从不缺批量生产的商品,缺的是那份独一无二的坚守,是藏在作品里的匠人风骨。

当整个世界都在追求更快的速度、更廉价的成本、更标准的产出时,手艺的存在,便是一场沉默而坚定的反抗。它反抗标准化带来的千篇一律,反抗流水线的冰冷无情,反抗功利主义下的浮躁与敷衍。手艺的核心价值,恰恰不在于工整完美得如同机器雕琢的统一模样,而在于那一点点“不完美”之中,那是手指按压时留下的浅痕,是线条流转中不经意的弧度,是明针工艺里瞬间心跳的波动,是匠人创作时心中的一片宁静。

这些细微的印记,是最先进的AI无法计算的,是爆款模板无法承载的,却是手艺最动人的灵魂所在。就像一位老艺人所说,每一把好壶都有自己的脾气,那脾气,正是匠人赋予它的生命气息。

回归紫砂创作的原点,你的“为什么”,决定了作品的灵魂走向。当你开始认真叩问这个问题,创作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若你为艺术而来,便不必做市场的追随者。放下那些爆款图谱,去观察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去感受紫砂泥的细腻肌理,去沉淀自己的审美意趣。让你的手艺成为独一无二的签名,用作品诠释你对美的理解,用线条表达你对艺术的执着。当你的作品里藏着独属于你的审美与思考,人们自然会为“你”埋单,为那份不可复制的艺术价值驻足,而非为一件普通的商品付费。

若你为治愈而来,便需要彻底放下对“完美”的执念。不必纠结于线条是否绝对笔直,不必苛责于肌理是否毫无瑕疵。静下心来,感受紫砂泥在掌心的温度,体会泥料与手指的交融,享受创作过程中那份心无旁骛的心流。当你在拍打、揉捏、修坯的过程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当烦躁被紫泥的温润抚平,当焦虑在专注中消散,那么无论最终的作品是否符合世俗的成功标准,你都已收获了最伟大的成果——那便是自我的治愈与心灵的沉淀。

若你为表达而来,便勇敢地将你的观察、你的态度、你的故事揉进紫紫砂材料之中。让壶身的曲线诉说你对生活的感悟,让壶身的线条记录你对时光的思考,让壶嘴的造型传递你对世界的态度。这把壶,便是你的另一种语言,它会跨越时空,去寻找那些能与它共鸣的灵魂,去遇见那些懂得你心意的人。

你的“为什么”,是手艺的种子。你浇灌以坚守,它便长成坚韧的风骨;你浇灌以热爱,它便绽放温暖的光芒;你浇灌以真诚,它便沉淀动人的力量。所以,请守护那份“与众不同”,别再追问“今年流行什么款”,多问问自己“我能创造出什么,是这世界唯独缺我这一份的?”

你的笨拙,或许是另一种灵动;你的“瑕疵”,可能是最动人的签名;你的坚守,终将成为手艺最珍贵的底色。

手艺之路,从来不是从模仿走向熟练的流水线,而是从迷茫走向自我的修行路。在这个人人追求速成的时代,选择用双手笨拙而虔诚地创造,选择在紫泥的世界里坚守初心,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修炼。

愿每一位紫砂匠人,都能在方寸壶间找到自己的“为什么”,在窑火与时光的淬炼中,亲手长出独属于自己的模样,让紫砂泥料的温润,承载着匠心的本真,在岁月中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伊诺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梁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