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国焕 李立治 通讯员 肖学忠 万丽婷 文/图
青砖黛瓦沐晨光,曲巷通幽蕴新意。历经数月攻坚,马田街道以“绣花”匠心精雕细琢,秉持“民生为要”精准施策,联动“社区合伙人”凝聚共建合力,成功推动下石家城中村“旧貌换新颜”,奏响老城焕新的时代乐章。

▲口袋公园加装游乐设施,打造儿童专属“快乐天地”。

▲荒草丛生的空地被改造成规范化停车场。
边角地蜕变承载民生温度
“以前村里又挤又乱,想找个活动的地方都难。”这是过去下石家城中村居民的共同感受。彼时,巷道狭窄、荒地闲置、公共活动空间稀缺,成为制约居民生活品质的突出问题。如今,马田街道以“见缝插绿、留白增绿”的巧思,深度挖掘边角地块“散、小、闲”的利用潜力,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民生价值。
在闲置角落,街道加装滑梯、秋千等儿童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打造专属“快乐天地”;翻新老旧篮球场,增设LED灯光照明与休憩座椅,傍晚时分,篮球撞击声与居民欢声笑语交织,成为下石家城中村最鲜活的“夜曲”;昔日荒草丛生的空地被改造成规范化停车场,新增300个停车位与40个充电口,既破解了“停车难、充电烦”的民生痛点,更让杂乱荒地变身“便民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收获“推窗见绿、出门享闲”的幸福感。
“小村客厅”托起大民生
“以前想找个地方办事、休闲,得跑老远;现在下楼就能到‘小村客厅’,太方便了!”提及城中村的变化,居民李阿姨的称赞里满是欣慰。这处让居民赞不绝口的“小村客厅”,正是马田街道创新联动“社区合伙人”打造的民生服务枢纽,由“社区合伙人”出资建设并负责运营,集多元功能于一体,成为承载居民生活需求的“温暖港湾”。
走进“小村客厅”,能人工作室里,社区能人在忙着为居民义剪;妇儿之家内,妈妈们交流育儿心得,孩子们摆弄益智玩具;四点半学堂里,志愿者辅导孩子完成作业,让家长少了“托管焦虑”;心灵驿站、志愿者之家、银龄活动室、茶室错落分布,无论是寻求心理疏导、参与志愿活动,还是老人聊天解闷、居民品茗谈心,都能在这里找到专属空间。“小村客厅不只是一栋楼,更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居民的心声,道出了这份服务升级的民生温度。
烟火气中激活商业活力
马田街道对特色街巷进行“彩绘美化+灯光亮化”改造,夜晚亮起暖黄色灯带与特色灯笼,一条充满艺术氛围的特色美食街应运而生。如今,美食街内,本土小吃店、特色餐饮店有序排布,明亮的店面、整洁的环境吸引着居民与游客前来打卡,不仅盘活了片区小店经济,更让老街巷焕发新的商业活力,实现了“环境美”与“经济活”的双向共赢。
据悉,未来马田街道将继续深耕细作,一方面健全“社区+物业+居民”的长效管理机制,守护好改造成果;另一方面持续提炼优化改造经验,助力城市在更新迭代中,始终带着民生温度前行,让每一处老街区都能焕发新活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共享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