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友约” 听民意 园山这些边边角角蝶变为“社区客厅”

苏靖驹
11-05 14:28
摘要

“书记友约” 听民意 园山这些边边角角蝶变为“社区客厅”

清晨的康贤路桥下,居民踩着健身跑道晨练;傍晚的福田桥底,孩子滑着滑板车穿梭,老人围坐话家常;园山风景区入口,绿意葱茏,花香扑鼻……谁能想到,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空间,曾是黄土裸露、垃圾堆积的城市“死角”?近期,龙岗区园山街道大康社区通过社区引导、居民深度参与的城市“微更新”行动,让城市“死角”蝶变为居民的“社区客厅”,而行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书记友约”机制,更勾勒出基层治理“听民意、解民忧”的生动图景。

从“脏乱死角”到“民生空间”

事实上,这3处空间的改造,都精准戳中居民最迫切的需求。康贤路桥下曾是杂草没膝、蚊虫滋生的荒废地,社区听民意、定方案,开展清杂物、覆绿植工作,铺设健身跑道,装上太阳能路灯与休闲长椅,打造“大万金角银边活力公园”。如今,这里成了居民晨练晚遛的“打卡点”,“以前绕着走,现在天天来”成了居民提到这里时的口头禅。

▲改造前。

▲改造后。

福田桥底二期也曾是“顽疾地带”:废弃车辆占道、垃圾堆积。社区延续同类地段改造的成功经验,清运杂物、硬化地面,添置健身器材,打造儿童活动空间。改造后,每逢傍晚这里满是欢声笑语。居民李先生感慨:“孩子有了玩的地方,邻居们也更熟络了。”

▲改造前。

▲改造后。

园山风景区入口则通过改造“刷新”了景区门面。此前,通往景区的这段入口一片荒芜,环境杂乱。经过一番治理,土地平整了,墙面美化了,花花草草多了,还修出了便民的水泥阶梯。如今,游客可以快速直达景区。“以前绕路嫌麻烦,现在走台阶又近又舒服。”居民王师傅的话道出便利。

▲改造前。

▲改造后。

“书记友约”让民意诉求直达

空间顺利焕新,关键在于“居民说了算”。社区通过线上虚拟社区平台打造的“书记友约”机制,成了民意诉求直达治理末梢的 “桥梁”。居民通过线上虚拟社区平台预约,就能和社区党委书记林敏虾线下面对面谈需求、议方案,形成“居民提议-社区响应-共同营造-成果共享”的良性互动。

林敏虾表示,城市“微更新”的生命力,源于空间赋能与治理创新的有机融合。一方面,精准植入健身、社交、休闲、景观等功能,将废弃的“边角地”转化为点亮日常的“活力带”,最大化释放土地潜能;另一方面,依托线上平台高效集纳民意、社区书记牵头督办关键项目、鼓励居民全程参与监督,构建起居民深度融入的治理闭环。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改造精准契合实际需求,更让治理的成效切切实实地转化为居民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品质提升。

让 “金角银边” 绘就幸福图景

大康社区的实践,是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聚焦居民“小事”,把每一块闲置空间都用在“刀刃上”;畅通民意沟通渠道,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治理成效自然看得见、摸得着。

如今,社区还在梳理更多闲置空间,深化探索高密度城区公共空间再生的可持续路径,让更多被唤醒的“金角银边”融入居民的幸福图谱。“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就继续行动。”林敏虾说。这些被唤醒的“金角银边”不仅扮靓了街巷,更串联起邻里温情。这是“小改造”写出“真幸福”的生动注脚,也是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民生温度。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苏靖驹

(作者:苏靖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