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基 工业提质!哈尔滨“十四五”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邢汉夫
11-11 08:42
摘要

科技筑基 工业提质!哈尔滨“十四五”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11月10日,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哈尔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舒杨,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国伟,哈尔滨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修宽,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光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制造业技改、科技成果转化、高端装备产业升级等热点问题回应了记者与网友关切,系统展现了“十四五”以来城市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发布会现场

科技赋能 攻关核心技术筑牢根基

哈尔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舒杨介绍,“十四五”时期,哈市扛起建设“创新龙江”省会担当,推动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根基。“十四五”以来,哈尔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攻关项目512项,在航空航天、深海科技、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哈工大空间站实验舱机械臂、月球自主钻取采样机器人助力中国航天发展,哈玻院相关结构件在“神舟”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史上首次应用,哈工程“悟空”号、“星海1000”水下无人潜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哈尔滨电机厂攻克白鹤滩水电机组制造难题,东北轻合金、哈飞集团成果配套国产大飞机。同期,哈市新当选院士5人,1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形成高端人才与重大成果双向促进的良好态势。

舒杨作主旨发布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哈尔滨已整合形成555个支持创新平台。东北地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成投用,为2000余个国产宇航元器件研发提供试验检测支撑;围绕寒地心血管病、智慧农场等领域重组和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黑龙江分中心等相继落地,推动机器人、精密焊接等领域创新实力保持全国前列,另有12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11个领域,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支撑。

科技与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哈市全力推动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精准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哈尔滨锅炉厂相关锅炉技术填补全球空白,703所燃气轮机制造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惠达科技无人农机技术指标国际领先。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较2020年提升0.36个百分点;高企数量达3041家,是2020年的2.5倍。企业与校所共建8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4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市发放各类奖补资金超15亿元,惠及企业2986家。近三年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4项,新增经济效益160.9亿元。

区域创新布局持续优化,哈大齐自创区哈尔滨片区集聚发展,深哈产业园成为南北科技合作示范样板,30余个高技术项目落户智能机器人岛等载体,哈工大精密焊接等平台落地新区产业园。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三大特色场景,集聚144家核心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126.8亿元。依托对俄科技合作优势,承办国家级会议,获批4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备案32个市级国际合作基地,引进外国高端人才217人,夯实国际智慧资源汇聚基础。

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完善,哈尔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环大学大院大所生态圈,打造哈工大先研院等标杆载体,新生成科技型企业162家,实施65项产业化项目。建成黑龙江省首个科技大市场,集聚47家服务机构,举办340余场科创活动,服务超3000家创新主体,促成160余项成果交易。通过成立市委科技委、出台“人才新政30条”等,支持184个省市项目,获批资金8.21亿元,持续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工业升级 构建现代体系提升质效

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国伟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效双升。

周国伟作主旨发布

周国伟介绍,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始终是哈尔滨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数据显示,全市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9.4%,较2020年提高1.9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升至85.8%,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35.7%,较2020年提升6.1个百分点,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跃升8位。2025年1—9月,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0.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5%。

创新驱动成为工业发展核心动能。2021年以来,哈尔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3户,其中航发哈轴、哈焊所等6户晋级国家级,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达20户,纳诺机械、哈工大城规院跻身国家级行列,同时培育哈电集团发电装备制造等4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市研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02个、首台(套)产品172个,为产业升级注入源头活水。

重大项目与产业集聚构筑发展支撑。围绕“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标准,2021年以来全市推动重点工业项目1500余个,2021—2024年工业固投年均增长8.4%,2025年1—9月增速达15.3%。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冲压式转轮、吨级无人直升机等相继问世,AC352直升机、660兆瓦级发电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工大卫星03星、04星成功发射,持续夯实产业基础。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显现,哈尔滨航空、绥哈大齐生物制造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平房区航空配套、香坊区电气配套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新兴产业营收增长7.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达18.5%;先进装备智造产业园等载体建成运营,智能机器人岛、中国星谷等加快建设,哈尔滨红肠亦入选国家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名单。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培育双向发力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国家级试点城市,哈尔滨实施项目280个,培育数字化示范标杆113户,20个重点技改项目带动300个项目同步升级,2021—2024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7.6%,2025年1—9月增速飙升至71.7%。目前已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9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0户,制造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显著,两轮规上企业培育行动净增448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49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2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户,8户企业晋级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关键领域 AI技改转化齐发力

在回答记者及网友提问环节中,哈尔滨市科技局副局长刘修宽、哈尔滨市工信局副局长韩光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制造业技改、科技成果转化、高端装备产业升级等热点问题回应了记者与网友关切,系统展现了“十四五”以来城市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刘修宽答记者问

刘修宽介绍,哈尔滨市已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技术策源、产业生态、行业应用三大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技术创新方面,新获批“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农业领域首个智能农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牵头承担3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全市已建成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6家、新型研发机构21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1家,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院所每年培养高端人才超1200人,研发出“活字”“本草”等系列大模型及智能飞行机器人“小航”等标志性成果。产业生态层面,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落地使网络带宽提升至1800G,中国移动万卡智算中心、哈尔滨超算中心投用后,全市7230P的智算总规模跻身国内第一梯队,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达144家,核心产值126.8亿元,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同创普润超高纯金属材料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思哲睿腔镜手术机器人等核心产品持续涌现。应用融合领域,数字农业系统监测作业面积457万亩,哈电机、哈锅炉多个项目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智慧供热改造实现12%的能耗降低,医学影像技术服务全国200余家医院,冰雪大世界VR体验、亚冬会数字导览等寒地特色应用成效显著,连续两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哈尔滨分会场更提升了城市产业吸引力。

韩光答记者问

作为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哈尔滨的技改工作成为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光表示,哈市试点通过“四个强化”推进实施,出台一揽子政策形成3.5亿元各级资金带动企业30亿元投入的格局,选树行业标杆推动企业转型意愿转变,培育77家专业服务商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生态。目前20个重点示范项目全部开工,带动技改项目超300个,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1.7%;建成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智能工厂9个、数字化车间72个,哈电集团等企业案例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航空轴承、核电主泵测试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2021年以来累计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19户。技改工作更带来三重转变: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人均产值提升,哈电、东安等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万卡智算中心等新基建加速城市从老工业基地向“智造强市”跨越。

2023年11月30日启动的哈尔滨科技大市场,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刘修宽表示,这一“创新龙江”建设重点工程采用“科技服务+技术交易”模式,涵盖九大功能,2024年末引入黑龙江交易集团与哈创投“赛马”运营机制,建成江北、江南两个线下服务大厅。截至目前,累计促成科技成果交易160余项、成交额超4亿元,帮助企业获得融资1.74亿元,孵化科技型企业25家;数据驾驶舱集聚6000余条信息,汇聚47家专业服务机构与33家科技金融机构,“周二有约”等品牌活动开展340余场,吸引3000余家创新主体参与。

高端装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哈尔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韩光介绍,哈市工信局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印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与倍增计划,构建起电力装备、智能机器人、工业母机、轨道交通、冰雪装备五大产业链条,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三大集聚区产业集聚度达90%。2024年全市高端装备产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8.5%,占全省总量55%以上,依托50余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持续产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十四五”期间已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绿色工厂20家,省级各类优质企业152家,53户企业的156个产品获省首台(套)认定,53家企业获批各级企业技术中心。

(作者:邢汉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