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七优”幸福标杆——十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圳特区报&读特评论员
08: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实现“民生七优”、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圳要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这七个关键民生领域,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深圳要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探索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要夯实用工保障,加强劳务协作,强化创业服务,全方位促进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要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劳动者就业更便捷、饭碗越端越稳。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推动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进一步优化民生供给,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圳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育人方式变革,以普惠优质为核心导向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实现量质双升,发展一流高等教育。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更多家庭提供安全质优、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实施儿童友好提升行动。打造健康深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学科技创新,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强全民健康管理,打造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高地。以事业牵引产业,以产业反哺事业,着力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走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不断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房地产市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市更新等政策统筹,改善居民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引导行业制定建设“好房子”的各类指引与标准。

突出可感、可知、可及,进一步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民生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民生工作要以群众感受引领干事方向,以群众口碑检验服务质效。深圳要围绕小切口,做好身边事,制定好、落实好民生实事,快速解决社区微小民生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要推动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加强对网络平台民生信息收集分析,探索深化“未诉先办”机制,构建覆盖更广、响应更迅速的民生服务体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圳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发展坐标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探索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新路径,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人民群众的奋斗伟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