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11-04 08:0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深圳的优势不在传统农业,而在全面“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会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为做好“十五五”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农村现代化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深圳是一座没有农村,也没有传统农民的超大城市,但深圳的发展始终被置于国家整体战略擘画之中,服务“三农”大局、助力乡村振兴,始终是深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圳要以先行示范的担当作为,为加快全国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好自身在科技创新、资本市场、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深圳的优势不在传统农业,而在全面“赋能”。要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增量”,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提升。要发挥金融和市场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领域,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将深圳的超大城市市场与广袤乡村的优质资源高效链接。要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坚定不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当好示范。“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担重任、挑大梁、当尖兵,深圳责无旁贷。要坚持把自身发展融入全省大局,大力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提级跨越发展,高水平建设农业创新平台,打造城乡融合“深圳样本”。要深入学习运用“百千万工程”经验,引导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产业共建、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将深圳的创新、市场优势与粤东西北的资源、生态优势紧密结合,助力兄弟城市壮大县域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共同推动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携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之以恒深化对口支援合作协作,服务全国大局,践行“先富带动后富”的时代使命。从新疆喀什的稻花香到遍布多省的“深圳农场”,深圳的帮扶协作已从单向“输血”升级为激发内生动力的“造血”工程。面向未来,深圳要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援疆援藏、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等各项工作,推动帮扶地区特色产业壮大。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精准帮扶,强化开发式帮扶,不断增强帮扶地区的内生动力,在推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站在新起点上眺望“十五五”的壮丽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景无比广阔。深圳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更扎实的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深圳力量。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