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区凤凰街道甲子塘社区的 “幸福里” 俨然成为邻里交融、老少和乐的温馨家园。社区创办的老龄大学,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以丰富课程、创新模式和多元服务,让老人们在 “学乐为” 中实现老有所获,更以老年教育 “小切口” 激活社区治理 “大效能”。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精神文化供给矛盾,甲子塘社区党委将老龄大学纳入街道 “幸福里” 建设重点,精准破解民生痛点。课程设置极具吸引力,形体仪态、民族舞、声乐朗诵等特色课程,让老年人走出家门收获乐趣。教学模式上创新采用 “线上 + 线下” 结合,线上方便居家复习、随时学习,线下侧重互动指导、保障教学质量,兼顾不同老人的学习需求。

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校委会,麦月顺、郭显淼、杨淑霞、黄璇等老人既是学员,更是学校的建设者和服务者,他们奔走协调、无私奉献,用责任与热情撑起老龄大学的有序运转。除了日常教学,学校更搭建起展示、激励、奉献的全链条体系: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和成果展示,让学员从教室走向舞台;建立激励机制表彰积极分子,营造优良学习氛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引导老人们从 “被服务者” 转变为 “服务贡献者”,用所学所长回馈社区。
据悉,老龄大学已成为社区的 “情感连接器”,有效促进了邻里与家庭关系和谐。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以党建引领结合居民自治,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构建 “学乐为” 一体化生态,实现 “办好一校、温暖一代、和谐一片” 的乘数效应,让 “幸福里” 的银龄生活更具品质与温度。
读特&深圳晚报记者 李鸿婷 通讯员 袁婧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