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2025)》发布 企业法人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关炜瀛 通讯员 李晓兵
11-05 17: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市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核心规模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法人单位超15万个,资产总计突破2万亿元,企业法人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以占全部法人单位十分之一左右的“小体量”,贡献了超四成营业收入的“大能量”。与常规年度统计数据相比,本年度《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基础主要来源于2023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同时兼顾2024年统计快报数据。

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

普查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达151422个,较2018年增长48.0%;资产总计20201.02亿元,较2018年增长46.6%;企业法人营业收入12605.65亿元,较2018年增长32.8%;产业增加值2813.06亿元,较2018年增长40.9%;从业人员数从2018年的约102.9万人降至93.85万人,下降8.8%;2023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06%,较2018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比可知,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行业整体资产实力显著增强,虽然从业人员数量下降,但同期资产、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期间,文化服务业是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及就业主力。深圳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突出,资源集聚能力领先,通过价值创造的稳步增长,持续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稳定贡献,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产业板块。

《报告》认为,深圳文化产业呈现出核心领域增长强劲、相关领域稳步扩大的协调发展格局。2024年深圳规上文化企业所属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九大类中,七个大类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9509.47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74.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对全市文化产业增长贡献率达77.9%。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六大板块营业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合计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96.7%,成为支撑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文化新业态企业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源

两次经济普查数据对比显示,深圳文化新业态法人单位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三大核心指标分别实现25.3%,99.9%和100.7%的高速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值得注意的是,新业态企业以占全部法人单位十分之一左右的“小体量”,贡献了超四成营业收入的“大能量”,投入产出效率显著优于传统业态,成为拉动深圳文化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源。

《报告》显示,以互联网为载体、数字技术为支撑,融合文化内容创作、传播、服务与硬件制造的文化新型业态,正实现多板块协同增长。市场主体持续投入数字文化赛道,多元赛道资产价值均同步提升。其中数字出版、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资产规模扩张显著。

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个新兴业态,实现营业收入5816.77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45.4%。《报告》指出,文化新型业态呈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积极态势,内容创新、技术赋能与商业模式融合将成为深圳未来文化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

重构生态推动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的核心途径,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举措。这一部署为深圳发挥特色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文化产业发展将深度融合科技。《报告》建议,把握融合趋势,擘画深圳文化科技政策蓝图;做强数字创意产业,增创文化科技融促机制;丰富应用场景,加速推动文化科技跨界融合;突破要素瓶颈,全面赋能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疏通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文化科技全链生态。

当前人工智能已深度渗透各产业领域,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和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深圳通过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落地培育出智能内容推荐、AI 沉浸式互动场景、具身智能导览等一批具有文旅特色的创新示范成果。《报告》建议,“十五五”期间,深圳应聚焦“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创新与文体旅融合生态建构,推动产业发展逻辑由技术工具赋能向生态系统重构演进。依托数字技术和AI应用,打造需求驱动、交易闭环的文旅生态以抢占产业价值制高点。

《报告》提出,“十五五”时期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应以数字赋能强化技术支撑,以文化内涵筑牢产业内核,以全球视野拓展市场空间,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强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战略地位、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全面提升数字文化发展质量与水平等方面入手,夯实基础补短板,加快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文化与各类经济业态深度融入。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关炜瀛 通讯员 李晓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