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全方位升级环境品质,解锁十五运新体验

11-05 14:46
摘要

在深圳东北部的坪山区,一场以“绣花功夫”为理念的城区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正伴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筹备脚步,如火如荼地展开。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5日讯(记者 邱嘉熙)在深圳东北部的坪山区,一场以“绣花功夫”为理念的城区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正伴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的筹备脚步,如火如荼地展开。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紧扣“办赛事、办城市”理念,将赛事筹备与城区长远发展紧密结合,以坪山体育中心及周边区域为示范点,辐射全域,推动城区面貌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方位、深层次跃升。

擘画蓝图,制度先行:“绣”出精细管理新篇章

城市管理如绣花,需先有精妙的图样。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谙此理,在行动伊始便构建起一套系统、科学的制度框架,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和坚实的制度保障。《坪山区迎“十五运”城市环境面貌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纲,明确了行动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与之配套的《坪山区园林绿化管理体系构建》和《十五届全运会赛事场馆周边景观绿化提升工作要点》等文件,则从专业角度细化了园林绿化的管理标准和提升路径,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坑梓高速出入口。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创新建立了“分街道、盯重点”的工作机制,将管理重心下移,责任落实到人,完善了区、街道两级高效联动的城市管理网络。通过“晨间固定巡查、日常机动巡查、常态视频巡查”三种模式相结合,实现了对全区重点问题点位的每周全覆盖巡查。

此外,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引入“外脑”智慧,定期邀请园林绿化专家开展月度检查。专家们以专业的眼光“挑刺把脉”,形成详尽的月度问题清单,为精准施策、持续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泼绿挥彩,满城皆景:“增”彩坪山生态底色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也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围绕“十五运”赛事场馆——坪山体育中心,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聚焦坪山大道南段及北段、金牛路、龙坪路等重点路段,开展系列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

南坪快速。

龙坪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的管养手段,对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周边4条道路现有绿化景观进行“精准控花”。“我们选择生命力顽强、花色鲜艳的‘大红花作为植物基底,通过科学的养护调控,精准控制花期,确保其在赛事期间集中盛放。”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确保关键节点、重要时期花卉的最佳观赏效果,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对簕杜鹃、大红花、粉纸扇等重点花木实施了“复壮促花”技术。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和修剪调控,有效延长了花期,提升了开花质量。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改造思路,不仅节约了财政资源,更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季节的生态智慧,实现了“舒朗通透、花红叶绿”的景观目标,让城市“血脉”在畅通的同时,也披上了靓丽的新装。

如果说重点路段的提升是“画龙点睛”,那么全区域的绿化管养升级则是“培根固元”。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秉持“自然、生态、节俭”的理念,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绿化提升的热潮。

一场以“大清扫、大施肥”为核心的绿地管养行动全面铺开,为城市“绿肺”进行深度保洁和营养补给,确保绿植健康生长。在坪盐通道、坑梓高速出入口、马峦北路等重要交通节点,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大胆创新,采用低成本的自然主义种植方式,大面积撒播硫华菊、格桑花等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原生花籽,总面积约达3万平方米。这些生命力旺盛的花卉,无需过多人工干预,便能肆意绽放,形成一片片绚烂的花海,将原本单调的道路节点,变成了“十五运”期间一道道流动的、充满野趣的“最美浪漫花路”。

绿地管养行动。

坪盐通道硫华菊、坑梓高速格桑花盛放。

龙坪天桥的簕杜鹃。

金碧路的粉纸扇和大红花。

疏堵结合,齐抓共管:“塑”靓规范有序市容

优美的环境离不开有序的市容。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坚持“堵疏结合、法治自治结合、有序活力兼顾”的原则,持续提升市容秩序,营造整洁、有序、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针对占道经营这一“顽疾”,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没有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取缔方式,而是疏堵结合,精细治理。一方面,他们深入调研,结合民生诉求大数据分析、制作便民疏导点“一张图”,引导流动摊贩集中、规范经营,并加强日常监督,督促管理单位维护好经营秩序,既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也为小商小贩提供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建立起强有力的执法保障,每半个月固定开展一次全区集中执法日行动,联动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市民反映强烈、屡教不改的占道经营黑点进行强力整治,形成有效震慑。

自4月开展户外经营秩序提升攻坚行动以来,成效显著。坪山区占道摆卖投诉案件数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9%,市容秩序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出行安全得到保障。

在环境卫生方面,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推行精细化保洁模式。针对卫生高发点位,建立起区街联动的“即收、立改、巡检、回看”快速反应长效机制。通过搭建“问题点位巡查督导群”,实现了问题的即时上报、快速派发、立行立改和复核销案,高效消除了卫生死角。同时,“百日攻坚”“大清理、大冲洗、大整治”“绿化带整治”“深度清洁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接续推进,从城市主干道到背街小巷,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深度清洁,使得城市环境的干净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科技赋能,智慧引领:开启环卫管理新时代

在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品质提升实践中,科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智慧环卫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环卫作业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目前,坪山区已在全区范围内布局AI环卫,累计投入各类智能环卫车辆及设备93台,AI智能作业覆盖面积高达700万平方米,形成了包括智能清扫、智能洒水、智能巡检等在内的10种常态化智能作业模式。

更为前瞻的是,坪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正着力打造“AI环卫精细化作业片区”,积极探索推进“全域感知+智能调度”的智慧监管服务新模式,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视觉识别等技术,构建起一个集“感知、分析、调度、处置、反馈”于一体的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路面垃圾、设施损坏等问题,智能生成任务并派发至最近的作业车辆或人员,实现精准调度、快速处置。据测算,该模式的应用使问题处置效率提升了50%。据悉,今年年底坪山区将全面实现全时全域全场景智能环卫清扫。

下一步,坪山区将在市容环境管理方式上推行“智慧化”多场景应用。一方面,充分运用市容环境质量智能监测系统,对全区主次干道和问题高发区域进行精准治理。另一方面,打造“AI+市容”全要素协同示范街区,重点围绕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设施容貌四大类指标,搭建智能作业、智能巡查、智能监管等智能应用场景,努力推进实现全空间、全场景、全要素、全周期、全链条的智慧应用治理模式。

记者:邱嘉熙 审核:杨涛 校对:陈苏雅 责任编辑:刘晓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