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3日讯(记者 童小晋)11月,是深圳文风最昌盛、书香最浓郁的季节。当秋风为城市翻页,灯火点亮每一扇书窗,深圳读书月如期而至。11月2日,“湾区之眼”屋顶星空花园全新亮相,第26届深圳读书月在此启动。
本届读书月设置了“1+2+10+N”的活动矩阵,即1个年度聚焦锚定核心影响力,2项创新实践筑牢长效根基,10大系列49项重点主推活动搭建立体框架,联动11区设分会场,超300项3000余场主题活动辐射全城。11月,满城书香浮动,“城市会客厅”里将再度涌动起全民阅读的热潮。

“湾区之眼”。
“三新”亮点:新地标新平台新实践,点亮阅读新图景
深圳读书月是全国文化活动的金字招牌,26年来累计开展公益阅读文化活动超万项。本届读书月提前谋划、精心准备,打造出“三新”亮点。

“湾区之眼”。
一是新地标,已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今年将在新一代文化综合体——“湾区之眼”启动,这里不仅以“文化+公园”的创新形态实现场景融合,更以“文化+科技”的多元业态丰富体验维度,为深圳读书月品牌注入更具时代感的活力,为市民提供沉浸式文化享受。
二是新平台。随着本届深圳读书月启动,“鹏城文学院”将揭牌运营,打造新大众文艺创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书影漫游”协同发展,以扛鼎之作汇聚时代精品、讲好深圳故事,为全民阅读提供丰沛的内容供给。
三是新实践。全国首个“全民阅读专项基金”也将在读书月启动之时正式成立,并现场为首批注册企业颁发证书。这是深圳立足新时代探索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创新之举,不仅为深圳构建全民阅读体系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也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提供“深圳示范”。
此外,本届读书月期间,各项品牌活动亦稳步推进:围绕“深港澳共读”“深新共读”“深喀共读”,将举办几十场文化活动;“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评选持续优化机制,新增“最具潜力新作”等奖项;“大家的声音”读书论坛邀请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分享真知灼见等。
从建造国内首个大面积书城,到第一个推广“全民阅读”;从率先提出“文化立市”、建设“图书馆之城”,到率先为阅读立法;从创立“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到如今成立全国首个“全民阅读专项基金”,深圳始终走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前沿,以一系列开创性实践,重塑市民精神生活,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核,生动诠释着“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深刻内涵。
科技赋能:AI+阅读,拓展文化新边界
数智“及时雨”,书香“满庭芳”。在深圳,数字阅读正与传统阅读相结合,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阅读图书22本,其中电子书12.42本、纸质书9.21本;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235.24分钟,电子阅读器使用时长稳定在61.62分钟,较上年显著提升。这组数据不仅反映了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更揭示了阅读载体与内容生态正在发生的深刻演变: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拓展着阅读边界的广度。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阅读介质如何演变,人们通过阅读传承文明、启迪智慧的需求不会消失。

深圳图书馆北馆。
在资源供给方面,深圳出版集团等企业免费向市民开放知网、维普、QQ阅读等90余个数字资源库,“掌上书城”与“读书月”小程序提供超10万册免费电子书。截至今年8月,深圳数字资源全文下载量达6237.04万次,稳居全国前列。深图积极引入AI问答、VR沉浸体验、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打造智慧书库、智能调阅、“魔法书架”等创新应用,深入推进“AI+图书馆”建设。在科技加持下,阅读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实现从“人找书”向“书找人”、从“读文字”向“入场景”转变。
以“AI时代 爱阅读”为主题的第26届深圳读书月,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深圳依托雄厚的AI产业基础,将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阅读全链条:举办“AI领军者沙龙”“青年圆桌对话”,实施“市民AI素养提升计划”,开展“AI知识闯关”等互动活动,系统提升市民数字素养;“云上读书月”联动阅文集团等企业,统筹聚合优质数字阅读资源,为市民定向投放数字阅读礼包,并发起“云端悦读”共读计划,推动全民阅读实现从资源供给到参与转化的模式升级,体现“科技为民、阅读惠民”的城市温度。
文化浸润:从烟火到书香,会客厅里的新诗意
“因为阅读,爱上一座城”,是时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感知城市文化深度的独特方式。
“十一”八天长假里,深圳图书馆共接待到馆读者20.55万人次,举办读者活动72场,新增注册读者1.16万人;新开业的公园书吧荔湖书苑日均客流量达到300—400人次;自9月26日开业至10月8日,“湾区之眼”累计接待近100万人次。文化阅读空间已成为市民青睐的文化聚场。

简阅书吧。
写满诗意的白鹭坡书吧在深圳并非孤例。随着全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截至9月,深圳再添15处特色阅读空间与6家主题书吧。此外,截至2024年底,深圳共有1201个服务网点(包含879家公共图书馆、322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
从1996年首座书城在罗湖启幕,到今年9月26日“湾区之眼”璀璨启航,书店的角色已悄然转变——从服务单一文化需求的“锦上添花”,迈向覆盖全域、普惠共享的“均衡发展”。它们不再是“静候来客”的传统书店,也不是零售场所,而是融合文化传播、社会交往与生活美学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通过“书房+商圈”“书房+公园”“书房+景点”等嵌入式布局,成为连接城市生活的“会客厅”,更是城市的“流量入口”。
“一边是烟火,一边是书香”的布局,让文化浸润于城市脉搏中。2024年全年举办各类全民阅读活动2.7万余场次,吸引近千万市民参与,全网触达超亿人次。其中,2025年粤港澳桂琼“共读半小时”活动,近40个城市、2897个基层共读点、95.54万人线上线下参与;“每天息屏一小时”倡议活动,整合发布年度优质品牌活动362项;“深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进基层”项目,阅读推广点从30个增加到75个……多维度的阅读场景增强了人与城市的情感黏性,也让每一处“城市会客厅”成为可抵达的心灵栖息地。
这一切,正是对国家“坚持文化惠民,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号召的生动回应。作为已持续25届的高品质全民阅读品牌,今年,深圳读书月将焕新打造全国全民阅读先行示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交流、阅读活动品牌孵化、优质阅读资源整合供给、青少年阅读成长赋能和城市书写与文学精品创作六大功能平台,继续联动举办2025南国书香节暨第七届深圳书展,延续“在蓝天下、草地上办书展”的深圳特色。(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