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進:深圳文化基底已築成 滋養深圳設計走向世界

《歐洲僑報》社長高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能夠參與進深圳設計周的活動,讓我非常有感觸。可以看到,深圳對於城市文化基座的建設已經非常重視。一個民族能夠走向世界、能夠被世界認可,最重要的並不是金錢,而是他們的文化薰陶。這次在天空美術館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來自西方的藝術畫作,這些繪畫技法起源於歐洲,但現在東方畫家從中汲取了許多“營養”;更早前,歐洲人也同樣從東方的文化中獲得靈感,東西方的交流推動着各自文化的進步,其實這就是文化交流的意義。
文化交流促進文化進步,是現代社會向前發展的底層邏輯之一。過去,人們的印象中,深圳是一個經濟特區,有錢、工業發達,但卻是一個“文化沙漠”,而現在這種印象恐怕已經蕩然無存了。我們從深圳設計周可以看到,深圳的設計無處不在,包括城市景觀、現代藝術創意,乃至生產的商品、汽車的造型,都透露出濃濃的高級感,這就是深圳設計的力量,也是深圳文化的滋養。
我們作為海外華文媒體,一直致力於宣傳祖國的發展成就。此次參與深圳設計周,也一定會將我們的所看所想通過媒體的渠道傳播出去,向華僑及歐洲人民介紹深圳這座魅力之城。同時,我們也希望促進深圳與歐洲的文化藝術交流,為深圳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李興前:深圳是一座前景無限的未來之城

馬來西亞拿督、《光華日報》總經理李興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這幾日對深圳的採訪,深刻地感受到深圳不愧是設計之都。這個城市非常有特色,這不僅體現在建築物上,所有的公共場所、設施,還有那些文化旅遊景點,甚至是地鐵,都呈現出了藝術和美感。特別是深圳設計周開幕的地點,在一個非常寬闊的地鐵站里,深圳把這個地鐵站打造成“深圳之眼”,這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除了設計之都,更可貴的是深圳還是一座創新之都。這幾天我也採訪了很多科技企業,像優必選、機器人6S店、華為等,還看到了天上送外賣的無人機、地上跑的新能源車,確實讓人大開眼界。科技的創新催生了許多新的業態,深圳的確是一座前景無限的未來之城。我希望能夠把在深圳的所見所聞帶回馬來西亞,不僅讓那邊的華人為祖國的發展感到驕傲,同時也希望馬來西亞能夠學習深圳的經驗,讓國家變得越來越好。
賴連金:深圳設計周展現創新活力 兩岸交流共促文化融合

台灣《南華報》社長賴連金在深圳設計周上接受採訪時表示,深圳的城市發展速度與創新氛圍令人印象深刻,應該利用設計周這樣的活動增加兩岸的交流互動,增進相互了解。
賴連金曾旅居日本多年,近20年來頻繁往返於兩岸。他感慨道:“我走訪過全球十幾個國家,但深圳的變化之大實屬罕見。這座城市不僅光鮮亮麗,更充滿自信與活力。”賴連金認為深圳與台灣城市在現代化和潮流議題上高度契合。“例如機器人科技等前沿領域,兩岸城市都在積極探討。但深圳整體更顯現代感,硬件設施尤為先進。”
作為媒體人,賴連金致力於推動兩岸青年交流。“許多台灣年輕人對大陸存在誤解,唯有親身體驗才能打破偏見。”他多次帶團參訪大陸,並計劃讓下一代接棒,促進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交流。同時,他希望大陸民眾也能了解台灣的人文風情,“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溫情與友善值得被看見”。
賴連金還表示:“作為台灣同胞,我深感自豪。”他呼籲兩岸同胞共同珍惜當前發展機遇,通過交流合作實現心靈契合。未來將繼續通過媒體報道和學術交流,搭建兩岸溝通橋梁,尤其鼓勵年輕一代攜手前行,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林榮勝:深圳設計周展現創新魅力 促中印尼文化交流互鑒

印尼《訊報》社長林榮勝在深圳深圳設計周上接受專訪時表示,深圳的創新活力與開放包容令人印象深刻,並強調中國與印尼應加強文化交流,共創合作機遇。
林榮勝多次到訪中國,此次參與深圳設計周讓他感觸頗深:“深圳的發展速度超乎想象,這座城市將科技與藝術完美融合,展現了亞洲設計的未來方向。”
談及設計領域的合作,林榮勝認為中國與印尼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印尼擁有豐富的文化傳統和手工藝遺產,而深圳在科技創新和設計產業化方面經驗豐富。雙方可以優勢互補,共同開發具有東方美學特色的現代設計。”
作為媒體人,林榮勝特別關注文化傳播的力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印尼年輕人開始關注中國的影視作品和流行文化。這種文化共鳴是增進理解的重要橋梁。”他建議雙方可以藉助設計周等平台,舉辦更多聯合展覽和創意工作坊,讓兩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加深了解。
對於深圳設計周的國際影響力,林榮勝給予高度評價:“這個平台不僅展現了中國設計的創新實力,更為各國創意人才提供了交流機會。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印尼設計師參與其中,共同推動亞洲設計走向世界。”他還表示,《訊報》將繼續發揮媒體作用,報道中國的發展成就,促進兩國在文化、設計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相信通過持續交流,中國與印尼的友誼之樹將更加枝繁葉茂。(記者 伍敬斌 蔡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