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在深圳光明区虹桥公园圆满落幕。同日,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执委会组织的“深探全运”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光明赛区,深度挖掘这片“湾区户外运动之区”将骑行文化从产业延伸至赛事的发展脉络。

国际级场地护航赛事 高标赛道激发选手创造力
10月24日至25日期间上演的十五运会自由式小轮车赛事,不仅汇聚全国顶尖车手展开巅峰对决,更以国际一流场地为依托,成为运动员冲击世锦赛的关键“练兵场”。
十五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场地坐落于虹桥公园内,占地面积达9860平方米。该场地由全球领先的自由式场地供应商德国G.Ramps深化设计并施工,顺利通过国际自行车联盟及中国自行车协会专项技术验收。场地建设采用行业最高标准,布局多样起伏坡道与跳台,为选手完成腾空、转体等高难度花式动作提供创新编排空间。

在女子项目决赛中,河北选手孙思蓓完美完成后空翻接双甩尾、双手离把等高难度动作,动作衔接流畅、落地精准,最终以94.30分的高分锁定胜局。在女子赛场上,广东队同样有高光时刻——范晓桐以92.40分的优异成绩斩获银牌,雷珊珊则以92.20分摘得铜牌,双双站上领奖台。在赛后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主场作战的范晓桐难掩兴奋:“现场观众的欢呼让我既兴奋又有底气,大家的尖叫声给了我很大鼓励,整个人都燃起来了。”她坦言,该场地对体能、基本功和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而小轮车的魅力正在于“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所有高难度动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从最初只能上抛台溜达,到现在的技术,全靠日积月累的基础训练”。
19岁的深圳光明小将雷珊珊在比赛中不仅展示了后翻神龙摆尾等招牌动作,还首次在正式赛事中完成“360°DoubleWhip”(快速旋转车身360度+甩尾动作)。谈及后续规划,雷珊珊目标明确:“接下来会全力备战世锦赛,希望能取得好名次。”
本场赛事不仅运动员表现亮眼,深圳光明的赛事组织与场地保障也获得多方认可。作为G.Ramps中国独家合作伙伴,纬洛(苏州)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全程参与场地建设,公司总裁安迪表示,作为本次比赛场地,虹桥公园BMX自由式小轮车场地既贴合当前小轮车运动主流趋势,又为车手搭建了展示创造力的梦想舞台,“比赛中选手们的精彩表演,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值得一提的是,该场地作为永久性建设,赛后将长期服务于日常训练与赛事举办,持续释放运动价值。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竞赛服务部部长韩峰介绍称:“赛道设计、安全防护、后勤保障均达国际一流标准,参赛运动员水平也属世界级。”他特别指出,赛事结束后,多数运动员将投入世锦赛备战,“据国家级教练评估,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当前状态具备世锦赛夺冠能力,这场全运赛事既是国内最高水平的检验,更是冲击国际赛场的‘练兵场’”。
全民共享赛事氛围 深度挖掘“骑行+旅游”
赛事期间,虹桥公园南广场同步打造沉浸式观赛与互动场景,营造了热烈的全运氛围。大型LED屏实时播放赛事盛况,构建“第二观赛区”;“全民运动共享光明”体育嘉年华同步开展,涵盖三大特色主题体育展示与丰富市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全运热度,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体验运动休闲生活。
据悉,光明区正在持续深度挖掘“骑行+旅游”资源,精心营造“骑行+研学”场景,升级配套“骑行+咖啡”服务,积极推动“骑行+商业”融合,大力促进“骑行+赛事”发展。

而在骑行基础设施建设上,光明区也正加速构建完善网络。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科副科长王卓敏介绍称,光明区按市休闲运动骑行道专项规划,高标准推进“1个大环(65公里)+6个小环(60公里)”共125公里骑行环线建设,串联城市节点、功能区块、历史建筑与自然风光。目前已建成28.5公里休闲骑行道,预计2027年实现125公里全面贯通;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喜德盛全球旗舰骑行驿站)、喜德盛骑行服务中心、大顶岭绿道驿站、光明湖碧道驿站4处骑行驿站已启动运营,2条骑行友好巴士专线同步上线,途经左岸科技公园(茅洲河骑行道)、虹桥公园北广场(虹桥公园环湖骑行道)、欢乐田园(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骑行驿站)等重要骑行节点,为骑友提供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服务。
从产业到赛事 全链条生态筑就“骑行高地”
当天,媒体记者还走进了喜德盛展销中心。喜德盛作为国内主要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全球领先的碳纤维自行车研发制造基地,自2020年起,喜德盛成为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的指定自行车品牌,其打造的“奥运战车”“亚运战车”在东京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等国际顶级赛场上助力中国健儿取得佳绩,2025年与国际顶尖阿斯塔纳车队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征战环法等世界顶级赛事。
产业层面,光明区已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赛事活动、文旅消费”的完整骑行经济闭环。以全国自行车行业龙头喜德盛等为代表,光明汇聚了自行车制造、智能运动装备研发、赛事运营等企业,推动了多种“骑行+”经济新业态,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赛事活动、文旅消费”的完整闭环,构建起全链条骑行经济生态圈。环深圳·光明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光明杯”海峡两岸暨港澳自行车骑行赛等品牌赛事接连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高水平赛事相继落户光明,让“自由骑行”的文化从产业延伸到赛事,让光明成为名副其实的“骑行产业高地”。
“深圳骑行环境的不断优化为骑行文化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展销中心负责人梁威表示,如今参与骑行的人群持续壮大,在自行车的销量上就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企业也通过赞助赛事、打造自主赛事,为骑行爱好者搭建更多展示舞台。采风当天,2025喜德盛软尾山地车四季联赛秋季赛同步在深圳光明喜德盛国际UCI标准山地车赛道开赛。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精英选手同台竞技,更汇聚近2000名骑行爱好者参与其中,诸多骑行好手在秋日山林间畅享驰骋之乐,为光明区的骑行热潮再添一抹活力。
国际级场地为运动激情提供长久载体,125公里骑行环线勾勒出生态与运动交融的蓝图,全链条产业生态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承办顶尖赛事到培育全民骑行文化,从打造产业闭环到链接国际赛场,光明区正以“骑行高地”的姿态,在“湾区户外运动之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里不仅将成为更多骑手追逐梦想的赛场,更将成为展现深圳运动活力与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
晶报记者 余梓宏/文 主办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