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非遗•俏色匠心, 龙岗区“非遗在社区”活动走进三联

李海若
10-26 09:42
摘要

“玉”见非遗•俏色匠心, 龙岗区“非遗在社区”活动走进三联

10月25日,“趣龙岗•妙传承”2025年龙岗区“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走进吉华街道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此次是系列活动中的第七场,以“玉”见非遗•俏色匠心为主题,由“玉雕俏色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宗艺向市民讲解玉雕的历史变迁、分布以及常见雕刻技法等知识,并在其指导下完成玉石雕刻作品。

该系列活动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总馆、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平湖街道分馆、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吉华街道分馆、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龙岗街道分馆、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龙城街道分馆承办。

活动旨在通过深入社区开展多场非遗讲座+体验活动的方式,展示龙岗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让市民群众沉浸式体验亲手制作精美非遗产品、感受非遗技艺和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更好地促进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玉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是以玉石加工雕琢而成的精美工艺品。2008年,玉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广东省,玉雕主要分布在揭阳、平洲、四会、广州、深圳等地,而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三联水晶玉石街,是一条集玉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聚集了众多水晶玉石商家,还有500多家生产加工玉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被誉为“深圳玉都”。

“2004年我来到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那时这里一下雨就满脚的泥。现在,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成为了‘深圳玉都’。”陈宗艺向记者感慨道。

作为“玉雕俏色技艺”非遗传承人,他向参与活动的市民讲解该技艺的核心:“依色取巧、浑然天成”。玉雕俏色技艺与普通玉雕有着本质区别,在颜色定位上,以色彩为设计灵魂,而普通玉雕常将颜色视为次要因素并打磨剔除;创作逻辑上,先分析玉雕颜色,依据颜色构思后进行定制化雕刻,而普通玉雕则是先定题材再选料雕刻。“玉雕俏色技艺难得的是,还不改变玉石的天色颜色,通过精妙构思而保留天然,凸显玉料的独特性。”陈宗艺强调。2023年,玉雕俏色技艺被列入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体验玉雕环节,参与者们热情高涨,先用铅笔描绘图案,再用钨钢刻刀精心雕刻。不出一会,龙、蛇、狗、兔、羊各种动物的绒毛,在创作者们的手下,变得凹凸有致。“我带着小孩来体验的,不仅能了解我们的玉石文化,还能体验雕刻技艺,小孩玩得开心,挺有意思的!”一位年轻妈妈对记者说。

据了解,报名参加本次活动的市民年龄跨度最大,从50、60后到70、80、90甚至00、10后,充分彰显出活动的吸引力。本次活动也是龙岗区“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的最后一场,意味着活动的圆满收官。据统计,龙岗区“非遗在社区”活动举办已有三年,三年累积吸引约3000 人参与,活动通过创新模式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显著提升社区参与度和文化认同,进一步加大了非遗保护力度,通过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验成果,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让龙岗成为一个富有创意、充满活力的“有意思”城区。

晶报记者 李海若 通讯员 谢绍花 李丹

(作者:李海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