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们把“包的”“尊嘟假嘟”“你个老6”“栓Q”等黑话烂梗、隐晦表达带到课堂时,一位老师用有力的引导阻拦黑话“入侵”自己的课堂。
这位老师对学生说:“我不希望我的学生被那些网络上的梗永远地挡住了,我希望我的学生说出来的是文明的话、优美的话、生动的话!”
这段视频引来大量评论,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老师的做法,担忧黑话烂梗弱化孩子的语言能力。
诚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语言文字更迭,一些语义准确、具有现实意义的网络词语已成为规范的汉语,比如“反内卷”“粉丝量”等词已在正式场合使用,这符合语言文字进化的规律。但也应该看到,大量歪曲音、形、义,牵强附会的网络用语,侵扰了青少年的语言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国家开展的“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就是要清理不规范、不文明网络语言文字相关信息,倡导文明用语用字。
中国语言文字灿若星河,字词那么优美、韵律那么优雅,营造让孩子好好说话的环境,不仅仅需要上述那位老师站出来,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抵制黑话烂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