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宝跑啦!新宝跑啦!”10月21日中午,宝龙科技城实验学校(集团)碧新小学萌宠乐园的一声惊呼,拉开了一场既惊险又热闹的 “松鼠追捕战”。两只松鼠 “碧宝”与 “新宝” 咬破木房底的小洞 “非法逃逸”,目前 “从犯”碧宝已被缉拿,而“主犯”新宝仍在校园里“逍遥法外”。
然而,学校没有让“追捕”停留在趣味事件本身,而是将其转化为一堂生动的 PBL(项目式学习)课程,让学生在找松鼠的过程中,解锁知识、学会思考、懂得爱护,让这场 “越狱案”成了最特别的成长教材。
少先队侦探团再集结:从“抓松鼠” 到 “学知识”
此前,在少先队大队委的 “紧急作战会议” 上,学生们已贡献出 “花生酱陷阱”“树上挂网” 等脑洞方案。如今,随着学校PBL课程启动,这场“追捕”多了几分“学术味”。三年级谢老师带着学生围坐成圈,把“寻找新宝”变成了一场 “松鼠习性小课堂”。
从“新宝爱偷松果”聊到松鼠的“囤粮本能”,学生们推断它可能藏在有树木、能避光的角落,比如萌宠乐园的哪个角落、晴雨乐园的篮球架下或者比较容易见到食物的饭堂附近。结合跑得快的特征,分析它大概率会在高处活动,且动作敏捷,不会长时间停留在开阔地带,所以要重点留意能够攀爬的柜子附近……七嘴八舌地讨论,渐渐变成了有条理的“线索推理”,记在学生们的学习单上,使其明白了找松鼠须先从“懂松鼠” 开始。
校园探案现场:做个 “细节控” 侦探
“课间,我们要当真正的侦探,去推测新宝可能待过的地方‘搜证’!”课间,学生们开始分头行动,观察高处有没有活动身影、低头搜索看有没有可疑的坚果壳、记录异常声音……
在保安的陪同下,学生们把校园的 “嫌疑区域” 逛了个遍,就连平时不怎么注意的花坛角落,也被学生们仔细排查,“老师说松鼠喜欢干燥的地方,这里有落叶堆,说不定它会躲在这里!”
每个小组还专门设计了 “线索记录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一写下 ,这场探案,不仅是找松鼠,更是在培养学生观察细节、记录信息的能力。
角色代入:“如果我是新宝,我会去哪?”
科学课上,老师继续追问有没有发现什么线索?学生们兴奋地表示,“课间在学校体育馆,看到一个快速闪过的身影,好像是!但是具体躲到哪里就不知道了”。
“如果你们是逃亡的新宝,会选哪里当‘安全屋’?” 郑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们瞬间切换 “角色”。 “我会躲在后面杂物间,那里不容易被发现” “我要爬到最高的柜子上,这样没人能抓到我”“我会找有软树叶的地方,睡觉舒服,还不会被风吹到。”……基于这些“松鼠视角”的想法,学生们开始绘制 “抓捕路线图”和“抓捕方案”。
事实上,学生们的抓捕方案里,没有“围堵、抓捕” 这样的词,反而多了 “用铺着棉布的篮子当‘临时小家’”“准备坚果引诱,不硬抓”的细节;甚至有小组特意加上“安全提醒”:“抓到新宝后,要先检查它有没有受伤,再送回萌宠乐园。”
一张张画满线条和文字的图纸,不仅是“抓松鼠的计划”,更是学生们同理心与创造力的体现 ,保护小动物,要先站在它的角度想问题。
发现线索,新宝安全回家
课间,学生们沿着上节课制定的线路图,继续寻找新宝的身影,果然又在体育馆看见,于是几位同学迅速报告老师,在体育和后勤老师的协助下,终于在体育馆杂物间的窗帘上看到了新宝的身影。
学生们在一旁打趣道,“这家伙还挺会享受,躲在又软又高的地方。”“刚才那节课我们了解到它要逃亡,应该不希望被发现,所以我们就往隐秘的高处看发现了它”。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最终新宝也被抓获“归案”。
课程收尾:比抓到新宝更重要的事
“通过碧宝和新宝的出逃和抓捕案,但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呀?” 语文课上,谢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们纷纷举手,“我知道松鼠生活习惯了,除了喜欢松果,动作迅猛,反应太快了!”“找东西要先看它的习惯,这样更快!”“不能随便吓小动物,要爱护它们!”
通过这场从 “松鼠越狱”衍生的 PBL 课程,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松鼠的习性,学会了用 “特征找线索” 的解决问题方法,更在一次次讨论、探案、设计中,种下了“爱护动物” 的种子。同时,也启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对生命的尊重以及解决问题的勇气与智慧。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