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药晚酒,就是为睡个整觉!”37岁二胎妈妈失眠一年,真相让人心疼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10-21 20:26
摘要

“别人‘早C晚A’,我是‘早药晚酒’,就为了能睡着。”37岁的林晓佳(化名)生完二胎,再也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后来成了整夜失眠,“起初,我以为等出了月子就能好起来,没想到娃满月了、百天了、周岁了,情况越来越糟。”人瘦了20多斤,而且越来越沉默寡言。

晓佳并不是个例,一份新鲜出炉、覆盖全国2481位新手妈妈的调查揭露了一个真相:近一半新手妈妈经历频繁的睡眠不足、情绪低落。(数据来源于《2025中国新手妈妈现状调查报告 | 看见母亲的困境与希望》)大部分新手妈妈刚生完娃,身体还没恢复,却已启动24小时待机的“人肉奶瓶”模式,每天都在爱与崩溃之间反复横跳。

中药调理、酒精麻痹……都无法让晓佳睡着,因为她患上的是“产后抑郁症”,这种新手妈妈高发的情感障碍。“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大约在15%到30%,一般在产后6周内发生,在3到6个月后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至2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以下简称“中大八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徐勇说,再次妊娠还有两三成可能复发。

激素坐上“过山车”,“产后抑郁”不是“产后”专属

“不用上班、家务也少”,为啥还会抑郁?晓佳的婆婆想不明白。就连晓佳自己,也把睡不好归咎于“产后体虚”,全靠硬扛。

“这事真不是她自己能控制的。”中大八院产科主任医师雷琼打了个比方,女性身体像一座精密化学工厂,激素就是里面的“情绪开关”。怀孕时,孕激素飙升;宝宝一出生,激素又断崖式下跌,情绪自然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

好在丈夫察觉出异样,及时告诉了医生。原来晓佳孕期出现过内分泌问题,一直在产科复诊。于是,临床心理科、产科、内分泌科火速“组队”,联手为她定制治疗方案。如今,晓佳的睡眠踏实多了,状态也一天天稳下来。

其实,产后抑郁不是产后才“冒”出来的,整个孕期都可能悄悄潜伏。徐勇2024年从北方某省会三甲医院来到中大八院,惊喜地发现深圳早已“防患于未然”,孕妈建档时,心理评估就是常规动作。

负责这项评估的产科医生专员、主任医师王庆红介绍,深圳的孕妈在早、中、晚三期都要做一次心理筛查,发现问题立即转介临床心理科。中大八院还专门开设了产后抑郁MDT多学科联合门诊,让产科和心理科医生联手“打怪”。

专科医生联手“打怪”,既是“救火队”也是“加油站”

这个MDT多学科联合门诊不仅是“救火队”,还是“加油站”,帮助不少患有抑郁症的准妈妈圆了母亲梦。

35岁的许红(化名)抑郁多年,心情一差就靠吃来解压,1米55的身高,体重飙到160多斤,还伴有严重糖尿病和肝功能异常。当她突然发现自己怀孕时,整个人都慌了:“这孩子,还能不能要?”

之前三次怀孕,她都因害怕药物伤胎,无奈选择流产。但这次,她已踩在高龄产妇的“红线”上,太想留住宝宝。MDT门诊迅速出手,产科评估用药风险;心理科通过行为治疗和物理治疗,稳住情绪;内分泌科严控血糖……多方护航下,许红病情稳定,胎儿也在她腹中安心长大。

“在综合医院的心理科,我们面对的多是‘身心共病’的情况。”徐勇指出,患者往往身体与心理问题交织,单一治疗很难起效。因此,这种“心理+”MDT模式已在中大八院多个领域推广,除了产后抑郁,还覆盖减重、睡眠、进食障碍等专病,肿瘤与疼痛方向的MDT门诊也在积极筹备中。

很多人以为心理治疗就是“聊聊天”,徐勇表示,心理疏导其实只是辅助手段之一。对于身心共病,更多时候需要配合药物或物理治疗。“不少人对精神科药物存在误解,但事实上,‘有药可治’反而是幸运的,约有10%的抑郁症患者属于药物难治型。”他举例说,像精神分裂症这类疾病,若不规范用药,数年之后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认知退化。

医生“组团施治”,患者也能“组团来疗”

在深圳,许多人的情绪困扰不是单一问题,而是身心交织的“共病”。失眠的人常伴有焦虑,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背后可能是家庭关系紧张,职场人的抑郁往往与长期高压相伴而生……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患者常感到迷茫:“我该挂哪个科?问题真的能解决吗?”

因应于此,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单科单治”升级为“多科共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以中大八院为例,患者在这里遇到的不是某一位医生,而是一个懂你、支持你的“专家团”。通过MDT多学科联合门诊,心理科、产科、内分泌科、睡眠中心等专家可共同围坐,为每位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实现“一站式”身心同治。

治疗模式也更适配深圳人的快节奏。心理治疗不再是“几周一次”的低频对话,而是根据需求提供“一日或隔日一次”的密集干预,强化治疗体验与效果。诊室外,11.2万平方米的中心公园绿意盎然,成为疗愈过程中的“天然情绪缓冲带”。

除了医生“组团施治”,患者也可以“组团来疗”。家庭治疗成为当下一种热门的心理治疗方式,当孩子情绪问题背后是家庭互动模式失衡,或夫妻关系陷入僵局,全家可一起参与治疗。

这种“全家总动员”式的干预,半小时收费380元,医保可报销,目前预约已排至两个月后。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