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深圳的农业科技创新力量,正在广袤的黑土地和齐鲁大地上结出硕果。近日,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海稻”)接连取得重大进展:9月2日,公司率先北上与黑龙江省供销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赋能“中国粮仓”的新篇章;9月28日,其在山东的合作项目便传来捷报,一场成功的育种成果观摩会,集中展示了其源自深圳的“农业芯片”所创造的丰硕成果。
这标志着,来自深圳的“农业芯片”正深度赋能我国农业主产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的“深圳动能”。
图片来源:中农海稻
从深圳出发:前沿生物育种技术落地两大农业强省
中农海稻,这家脱胎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正将其在生物育种领域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保障国家粮仓的现实生产力。
9月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中农海稻与黑龙江供销倍丰的“牵手”,被视为深圳前沿生物育种代表队与黑龙江现代农业服务主力军的强强联合。此次合作,意味着中农海稻将把其在耐盐碱作物、功能粮饲作物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引入我国最大的黑土地粮仓,为东北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图片来源:中农海稻
这并非中农海稻首次与供销系统合作。今年4月,该公司已与山东省供销社合资成立公司,推动多项科技成果在齐鲁大地转化落地。从山东到黑龙江,中农海稻与国家供销体系的合作逐步深入,其源自深圳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网络正加速覆盖全国农业核心区。
齐鲁样板:深圳智慧结出高产优质“硕果”
中农海稻在山东的“试验田”也传来喜讯。
9月28日,在山东邹平的万亩饲用玉米示范基地,由中农海稻培育的新品种表现惊艳。该品种实现了耐密、高产、高蛋白、高脂肪、抗倒伏、抗病等多重优势的融合,预计亩产可达750-800公斤。“这不仅是功能粮饲玉米育种的首创,更是特色玉米生物育种的重要突破。”中农海稻高品质玉米育种中心技术总监张金龙自豪地表示。
图片来源:闪电新闻
与此同时,在济南章丘的千亩功能大豆示范基地,“中农豆1号”现场测产理论亩产高达380.59公斤,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且品质优异。中农海稻研发部总监刘伟民指出,公司正通过两条路径攻克大豆“卡脖子”难题:一是直接提升大豆单产与品质;二是通过生物育种技术提升玉米等主粮作物的蛋白含量,从应用端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牧原集团等下游龙头企业对此高度认可,认为这类高蛋白饲用玉米若能大面积推广,将极大降低我国饲料粮的对外依存度。
深圳模式:构建“研发-生产-市场”全产业链
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是单一技术的胜利,更是一套“深圳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中农海稻将其在深圳的“实验室研发”优势,与山东供销社的“土地托管”规模化种植模式相结合,实现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田地间生产”的高效转化。
更关键的是,该模式打通了市场最后一公里。通过与牧原集团等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形成了“定品种、定品质、定品牌”的订单农业,有效锁定了销路,保障了农民和村集体的收益。这种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模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齐鲁样板”,其背后闪耀的正是深圳企业高效、务实、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基因。
从一家深圳的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公司,到赋能两大农业强省的行业引领者,这正是深圳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缩影。未来,这股来自大湾区的农业科技新风,必将为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夯实,贡献更多深圳智慧与深圳方案。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高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