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定格文学现场!《镜头下的文学之城:深圳十年》新书首发

深圳特区报 &读特记者 郑铭
10-20 18: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作者献给深圳的一封“视觉情书”。

10月18日,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主办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镜头下的文学之城:深圳十年》新书发布会在深圳市福田区新媒体大厦举行。这部由作者周东美(笔名芒果)历时十年追踪记录的纪实作品,以“文学+影像”的独特方式,系统呈现了2014年至今的深圳文学生态,是作者献给深圳的一封“视觉情书”。深圳文学界名家、媒体及读者代表共同见证新书发布。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市出版协会会长朱铁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研究员于爱成,市作协副主席郭建勋,龙华区文联副主席吴依薇,宝安区作协副主席郭海鸿,龙华区作协副主席费新乾等代表致辞,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对新书的发布致以热烈祝贺。

十年沉淀:深圳文学记忆的立体档案在此存档

作为一位兼具作家与摄影师双重身份的深圳文学亲历者,周东美于2014 年到2025年间,用镜头留住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文学瞬间。“每次在活动现场,她有时站在桌子、有时趴在地上,她永远会在第一线,永远爱业敬业,以极高的敬业精神捕捉每一个文学现场的动人瞬间”,朱铁军说道。

本书策划编辑谭祎波在推荐中写道,“这是深圳的速度与激情之下,流淌着的一条深沉而丰沛的文学之河 ”。于爱成提及这句评语,他再回首 “文学之都”申报历史时指出,本书问世,正是深圳构建自身“文学优势叙事”的重要实践,其文献与史料价值,为深圳未来再次冲击“文学之都”梦想提供了坚实的见证与生动的呈现。”

郭建勋由衷感叹:“文学本身也需要被记录的,芒果以一己之力,在过去十年间,对深圳文学活动,做了个人微观的、具体的、唯一的记录,这样的记录意义重大。”

“一个是‘镜头’,一个是‘文学’”,吴依薇从书中的两个关键词出发,“一个是指向了视觉上的瞬间的一个定格,一个是指向文字的时间绵延。周东美老师,用耐心、才华和热爱,为每一个文学人守护。用光影定格瞬间,用文字绵延时间。”

著名作家南翔分享了文学的断代,指出“有了镜头下的文学之城,以及画笔的舞台上的旋律中的深圳之城。积累深厚,深圳也能够成为文学之都。”宝安区作协副主席郭海鸿表示:“这是周东美老师以‘作家’和‘摄影师’双重身份共同发力,将‘文字’与‘影像’合二为一的一部佳作。” 费新乾受龙华区作协李春俊主席委托给予该著作高度赞誉,他表示,“这是一部有关深圳文学史的图文并茂的精彩侧影,是深圳这座改革之城、奋斗之城、文学之城的重要见证。”

刘万专称其“双卷成,毕十载人功”,书中“镜底霜痕,记取青衿白发”,生动镌刻了深圳文坛的春华秋实,与“我们深圳”丛书十年推出50册的成果相互辉映。

新书揭幕、分享、题词,一场仪式感拉满的文学聚会

在新书分享环节,作者周东美以照片的形式分享了十年记录背后的温情瞬间。“在我印象中,芒果是唯一一位从镜头后面走到镜头前面、有文艺青年气质与侠气相结合的摄影大家。”市作协副主席谢湘南坦言,芒果的著作对深圳文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存档作用。

“看到芒果老师拍的这些照片,感叹原来十年时间如弹指烟灰般飞驰而过,一张张当年的照片也为曾经青春的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记。”市作协副主席虞霄忆起当年芒果老师兢兢业业拍照的身影。光明区作协主席远人、《深圳青年》副总编辑黄东和、文学博士刘洪霞、龙华区作协副秘书长许小玲、宝安打铁文艺社发起人孙勇等分别发表感言。活动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钟二毛、阅读推广人李秋妮两位书法家现场题词,为本次文学盛会画下句点。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供图)

编辑 李璐 审读 欧阳晨煜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 &读特记者 郑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