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全球創作者在思考什麼?瓦卡獎國際對話給出答案

10-19 01:11
摘要

​AI時代全球創作者在思考什麼?瓦卡獎國際對話給出答案

 10月17日至19日,由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與嗶哩嗶哩攜手主辦的第二屆AI視覺創意大賽(瓦卡獎VACAT)在深圳龍崗區紅立方公共藝術館舉行。

 作為大賽核心配套活動,AI視覺技術工作坊在10月18日全天開講,特邀國內外頂尖技術專家、知名藝術家及創意領軍者齊聚一堂,深度拆解 AI 視覺技術的最新突破,解鎖其在藝術創作中的創新應用場景。

 AI 時代下,全球的創作者都在思考什麼?在為期一天的 AI 視覺技術工作坊中,22 位來自全球前沿領域的分享嘉賓齊聚一堂,其中 9 位資深專家分別來自法國、荷蘭、德國與韓國等國家,充分展現了本次活動高水準的國際化視野與多元交融的專業視角。

 在人工智能重構創作邊界的時代,瓦卡獎作為中國 AI 視覺創意領域的重要風向標,不僅搭建了技術展示與產業對接的平台,更成為思想碰撞與學術演進的重要場域。本次活動中,來自海內外的教育界、藝術界與產業界的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深圳龍崗,從認知哲學、文化記憶、技術倫理與教育實踐等多重維度,共同探討 AI 與藝術融合的路徑與未來。

國際化視野:中外思想碰撞,共探AI藝術未來

 為期一天AI視覺技術工作坊匯聚了國內外頂尖藝術家、知名學者與資深策展人,展開了一場跨越文化邊界、融合多維視角的深度對話。

 與會嘉賓涵蓋高校教授、廣告創意總監等多重身份,他們分別從學術研究與實踐應用的雙重維度,深入剖析了AI視覺技術的最新突破,並分享了其在當代藝術創作與商業實踐中的創新應用與前瞻思考。


 華東師範大學奇點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冠軍對此次瓦卡獎的國際化視野給予高度評價。“在AI時代,所有的創作都應該放在行星尺度上去思考和交流。”吳冠軍表示,“上午來自德國、巴西等不同國家的學者都在探討中國正在發生的精彩實踐,這充分說明了我們必須具備全球視野。AI的介入打破了語言障礙,這種全方位融入AI、促進國際互動的形式,正是我們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來自德國的Felipe Franco作為評委和分享嘉賓參與瓦卡獎。身為多次榮獲紐約ADC、紅點、IF、戛納獅子獎和金鉛筆廣告獎的創意總監,他在分享中提出了深刻見解:“我們堅信,AI與藝術並非對立,而是可以共生的創造性夥伴。藝術家需要在與機器協作中堅守人格、真實性與遠見,市場也應更珍視創意背後'人'的價值。當我們把AI重新定義為服務想象力的'新調色板',而非單純的效率工具時,它便有望成為最具人性的創作媒介。”

 在AI視覺技術工作坊中,一場國際化交流打破了地域界限,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AI藝術實踐得以相互借鑑;其次,通過跨文化對話,促進了AI藝術理論框架的多元化構建;最後,在全球頂尖專家的思想碰撞中,為AI藝術的未來發展開闢了更多可能性。正如吳冠軍教授所言,這種國際化的交流合作,正是推動AI藝術向更廣闊領域發展的核心動力。

專家學者齊聚:共探AI時代藝術與教育的融合路徑

 首次來到瓦卡獎現場,同濟大學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範聖璽形容這一經歷為一場“進化”。范聖璽指出,瓦卡獎在數字藝術領域已建立起重要影響力,參與此類活動是“與更廣泛設計群體交流、吸收新知識、推動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讓技術所帶來的現實更親切、溫暖、可接近,從“授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

 在教學方式上,范聖璽指出,隨着AIGC等工具使學生能自主獲取知識,教師的角色正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幫助學生將零散知識進行結構化整合”的引導者。這一教育理念的轉型呼應了多位教育與實踐領域專家的共識。


 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主任、英國國際電影節集團執行董事長趙伯祚此次帶來《從文化圖像學到技術圖像學》的主題分享。他認為,當前AI圖像生成已走過三年,海量產出中真正稱得上“藝術作品”的仍不多見。趙伯祚指出,瓦卡獎作為國內少數由政府強力支持的AI藝術賽事與平台,已超越普通活動範疇,成為推動創作者、藝術家與創業者匯聚交流的“發動機”。他期望該獎項未來能發展成為每年一度的行業盛會,推動學術、藝術與產業的多維對接。

 同濟大學AI與藝術創研中心實踐導師、“實踐編程”創始人羅霄深切感受到今年“觀眾專業水準、作品質量與廠商參與度均有大幅提升”。他在《從算法式生成到存在論生成》演講中,探討了藝術家與技術之間從“規則性”走向“流動性”的關係轉變。他強烈鼓勵學生參與瓦卡獎這類賽事,認為“有目標的競賽參與能有效提升創作規範與成長效率”。

 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SAIFS)創院院長、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邵怡蕾帶來了主題為《重新聚焦》的分享。邵怡蕾持續關注AIGC領域,特別是AI從“技術命題”向“思想命題”的轉變。她指出,中國已湧現出一批運用AI進行創作的藝術家,當前關鍵任務是從“技法提升”邁向“思想與人文素養的培育”。

 來自杭州的小紅書博主“小魔女可可”作為品牌IP插畫師與AIGC創作者,也對本屆瓦卡獎給予高度評價。她感受到深圳作為“設計之都”的獨特氛圍——不同於北京、上海、杭州以技術或模型為焦點,深圳更注重AI在創意與視覺設計中的應用,體現出更強的跨界思維與哲學深度。此次參會,她不僅結識眾多同行,也期待未來能直接參與瓦卡賽事,她認為其在組織形式、內容深度與規模方面均具借鑑價值。

 在瓦卡獎AI視覺技術工作坊的現場,這些多元聲音共同勾勒出當前AI藝術生態的豐富輪廓。他們傳遞出一個共識:AI不是藝術的替代者,而是激發創造、重構語言、延續文化的協同力量。

 今年的瓦卡獎以國際化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正嘗試推動一場關乎技術、人文與教育的深層對話。未來,這一平台或許將繼續催化更多跨界合作,見證AI藝術超越技術層面、擁抱人文深度的新階段。(記者 李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