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建议多措并举护航科技出海,把企业出海“拦路虎”变成开拓国际市场“开山斧”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10-17 20: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17日,由市政协主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承办的“委员议事厅”围绕“护航科技出海 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探讨新时期深圳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路径。市政协主席林洁出席活动。

提起深圳知识产权工作,有一系列漂亮的数据成为其成绩的生动注脚。但委员们在议事厅上也提出,随着“深圳制造”向“深圳智造”转型升级,出海的产品越来越高端,不少企业出海也遭遇知识产权“拦路虎”。企业在应对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和维权方面面临着诉讼成本高、维权途径不清晰、中方企业败诉率高、赔偿金额高等实际困难。

“知识产权提前布局,对出海企业来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题。”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玉说。

如何答好这一关乎出海企业“生死存亡”的必答题?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知联会副会长陈巧梅认为,深圳应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对专利有效性的可仲裁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推动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与国际无缝对接。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轻装上阵、勇往直前。

“打铁还须自身硬,在用好公共服务资源的同时,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也得跟得上。”南山区政协常委、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宋洋提出,要在风险排查、能力提升、专利布局上持续加强企业自身实力,织牢出海之前的立体防护网。

市政协委员、前海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CEO李飞则建议,在前海、河套和光明科学城,率先试点专利盒政策,参照香港、中关村政策,调整无形资产所得税率、知识产权交易免税额,推进、活跃专利跨境交易。

“如果不重视,知识产权就会成为企业出海‘拦路虎’,重视了,它会成为企业出海的‘敲门砖’;用好了,它会成为企业开辟海外市场的‘开山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莫缕滨说。

市政协领导姜建军、杨修友参加活动。

编辑 刘彦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