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船厂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国内首艘C型罐式专用LNG加注船“新奥普陀号”历时16个小时,在大铲湾集装箱码头5号泊位,向双燃料集装箱船“ZIM JASPER”(以星贾斯珀)轮加注约4400立方米(1950吨)LNG燃料。
深圳大铲湾港区首次船用LNG燃料试加注作业的成功,实现了深圳盐田、南山、大铲湾三大集装箱港区加注业务的全覆盖,推动深圳LNG加注产业迈入新阶段,进一步提升了深圳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水平,加速释放大湾区绿色航运发展乘数效应。
本次加注作业面临水上交通安全和易燃易爆低闪点燃料加注作业安全叠加风险。加注船进出港航经伶仃航道、铜鼓航道、西部公共航道、大铲湾进港航道等主要航道。这些航道日均船舶流量超4000艘次,船舶航线交叉密集、通航密度高、流速快且流向多变、周边渔船活动活跃等复杂局面交织。同时,加注船进出港期间需多次、长时间占用主航道邻近可航水域,对组织协调、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确保此次试加注作业安全顺利进行,深圳海事部门提前介入、科学谋划,通过强化风险防控、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强应急保障等方式,全力保障加注作业安全、高效、有序实施。
据了解,大铲湾港区坐落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中的宝安中心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是深圳港集装箱运输核心港区之一,是集散泛珠三角各主要生产基地货物的主要中转点和华南重要的整车进出口口岸。
此次试加注作业的成功,推动深圳西部港口群功能和服务能级进一步完善,有效提升深圳港竞争力。2025年1至9月,深圳港LNG量超36.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2.7%。下一步,深圳海事局将持续优化船用LNG燃料加注监管与服务,助力深圳LNG加注产业进一步加速发展,为深圳巩固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注入更加强劲的绿色动能。
来源: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