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论文也能工业化量产?谨防“AI枪手”制造学术废墟

读特评论员 吴凤颖
10-13 18:0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当人类为了一己私利,把AI演变成垃圾信息制造机时,原罪绝不在AI。

日产量高达30篇,年销量超过4万单,同一写手可横跨法学、学前教育、计算机等专业写作.......这又是AI效率革命的一场见证,可惜是一场毫无底线的破坏性革命。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了AI代写论文的“黑工厂”,又一次将对AI伦理的拷问引入公众视野。

论文代写并不是新鲜事儿,早已有之,其推广人员也潜伏在各种学术交流群中,伺机揽客。而一旦AI当上了“枪手”,便轻轻松松使得论文代写从手工作坊升级为工业化流水线。过去,代写“枪手”尚需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较长的时间投入;如今,在组稿+AI模式下,写手利用AI工具和资料库,只需充当数据填充工和文字润色员,便能在毫不相关的学科间无缝切换,实现跨学科的量产奇迹。

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剥离了学术研究最核心的思考、探索与创新过程,将其异化为简单的信息组装;生成的论文看似完整、有模有样,实则缺少灵魂和创新价值。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条产业链的运作模式背后有着学术活动的深度异化。一方面,知识探索这一本应充满挑战的智力活动,被简化为明码标价的商品交易;另一方面,客户支付上万元、枪手仅得几百元的巨大价差暴露了中间商的极力榨取,进一步折射出行业的扭曲。

然而,将问题简单归咎于AI技术无疑是避重就轻,毕竟“AI枪手”是掌握在人的手中,我们真正应该追问的是:人类到底该如何明智地运用AI?

当一些人开始把AI演变成垃圾信息制造机时,原罪绝不在AI。论文该不该造假是个简单的是非判断题,但当利用AI来进行论文造假已经出现产业链条时,监管体系的健全势在必行,否则,“AI枪手”将可能逐渐将学术园地“打”成一片废墟。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形成合力,精准识别并处罚代写平台、“黑工厂”“AI枪手”背后的写手、涉事期刊和造假论文的作者。具体来说,要明确将以营利为目的组织论文代写、代发行为定为非法经营;严格落实平台主体责任,要求其利用AI监测、关键词过滤、人工审核等方式,对违规账号进行封禁;高校、期刊社等机构应研发或部署高级AI检测工具,且明确界定学术研究中AI使用的界限,并提高找“AI枪手”代写论文的违法违规成本。唯有建立起立体的防护网,才能将“AI枪手”挡在学术园地之外。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评论员 吴凤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