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丨与科学城发展同频共振成就深圳科技馆“顶流”

10-09 08:32
摘要

光明新闻评论员 黄国焕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深圳科技馆以累计突破200万人次的客流量,创下了科技馆领域的“深圳速度”,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新“顶流”和全国科普界的“现象级”地标。它不仅是一座文体建筑的走红,更是一场科技、文旅与城市发展理念的“同频共振”。

创新内核,构筑“顶流”硬实力。深圳科技馆的独特魅力,首先来自于其自身的颠覆性设计理念与沉浸式体验模式。“大飞船”建筑本身即是一件巨型展品,其释放出的强烈视觉观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天然“打卡点”。而其“数字文明”的定位与“通信科技”的主线,精准切合时代脉搏,950项互动展项占比超80%,彻底改变了传统科技馆“请勿动手”的刻板印象。加之“天天有体验、周周有更新、月月有主题”的活动体系,使其成为一座常玩常新的“科学乐园”,构成了吸引游客反复到访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赋能,成就“现象级”影响力。若仅有独特的建筑与丰富的互动,深圳科技馆或许只是一座出色的场馆,尚不足以成就其辐射全国、吸引数万外籍观众的“现象级”地位。其成功的更深层意蕴,在于它并非一座孤立的文体建筑,而是深深植根于光明科学城这片创新沃土,让科学变得“好玩”。深圳科技馆坐落于光明科学城腹地,周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高端科创资源密集,这种“馆-城-校-研”一体化的格局,为科技馆提供了不竭的创新源泉与深厚的学术背书,使其成为展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绝佳窗口。

更为关键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地铁6号线支线二期“恰逢其时”的开通,如同为这股科技热潮插上了翅膀。“上午打卡科技馆,下午漫步虹桥,晚上品尝乳鸽”成为轻松实现的假日“旅图”,越来越多游客将光明作为深度体验的“目的地”,而不仅仅是“途经地”。

200万客流,对光明区而言,是一笔沉甸甸的“财富”,更是一道关于未来发展的考题。希望光明区锚定“科学城”品牌塑造,进一步深化“科技+”融合战略,继续完善“目的地”服务配套,持续强化科技馆这个超级IP,让公众在感受“创新速度”的同时,亦能品味“本土温度”,使光明区真正成为吸引创新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