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30日讯(记者 郭嘉峰)2025年9月20日上午,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在南方科技大学涵泳图书馆报告厅成功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暨换届选举大会。会议系统总结了协会在艺术与科学融合领域取得的成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主席团。

五年深耕:从跨界探索到平台初具规模
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成立于2020年,由深圳市各专业文艺团体、各大院校、高新企业和从事艺术以及科学工作者自愿组成,是一家具有专业性、学术性、指导性、普及性特点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首届会长由旅德女中音歌唱家、深圳市孔雀计划引进人才、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创始主任毕宝仪担任。
自成立以来,协会始终秉持“推动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宗旨,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与支持下,积极汇聚跨领域人才。会员规模从初创的37人逐步发展至108人,覆盖高校、科研院所、文艺院团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多类主体。通过理事会、秘书处与专家委员会的高效协同,协会逐步构建起规范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卓有成效开展。五年来,协会以“艺术与科学论坛”、“艺术与科学大讲堂”两大品牌活动为核心,成功举办学术会议12场、科普讲座168场,覆盖受众数万人次。活动主题前沿,涵盖嗓音科学、音乐与人工智能、戏剧与多媒体技术等交叉领域,有效促进了学科对话与知识普及。此外,通过嗓音义诊、科普进社区等公益形式,协会累计组织展览演出34场、公益讲座30场,切实推动艺术与科学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协会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视其为发展的政治核心。2023年8月,在上级党委指导下,协会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并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与战斗堡垒作用。支部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组织创作了《火种》《阿宝的梅沙》等多部红色与廉政主题文艺作品,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跨界融合事业的有效路径。
焕新启航:聚焦三大方向推动融合走深走实
在本次大会上,依照协会章程及相关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与监事会。经投票,毕宝仪再次当选会长。她在就职发言中表示,未来五年协会将围绕“坚守初衷、多维前行”展开三大重点布局,持续提升专业影响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在平台建设方面,持续举办高质量论坛与工作坊,推动设立“艺术与科学融合项目孵化基地”,促进创意落地与成果转化;
二是提升服务能级,加强会员专业化支持,开展技术赋能、资源对接等定制服务,增强跨界合作实效;
三是构建融合生态,推进青少年科普课程、国际联展与交流合作,打造从基础教育到专业创新的全链条发展体系。
此外,协会计划进一步与深圳文博会、高交会等平台深化合作,推动“深圳经验”走向全国乃至国际,持续发挥艺术与科学融合在推动城市创新与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专家观点:跨界融合为城市创新注入新动能
与会嘉宾广州南方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臧艺兵教授指出,艺术与科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宽了创新的边界,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人文与科技协同共进的新动能。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作为推动跨界融合的重要平台,已逐步成为汇聚多元资源、促进学科交叉的创新推动力。
此次换届大会的顺利举行,标志着协会迈入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阶段。未来,协会将继续凝聚各界智慧与力量,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贡献实践成果与跨界智慧。

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合影
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第二届主席团成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A-Z)顺序】
会长:毕宝仪
副会长:戴纪澜、刘晓文、梁戈西、黄铮、王路、叶涛
秘书长:房俊雯
副秘书长:李北南、潘轲
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A-Z)顺序】
毕宝仪、戴纪澜、邓雯靖、丁小兆、都珊珊、房俊雯、耿斯美娜、贡毅、黄雪花、黄铮、金春媛、李北南、李林茂、李旭、梁戈西、刘俏婷、刘晓文、刘宇、吕瑶、孟庆林、潘轲、庞彦、青星、盛元瑾、肖伟文、田瑶林、童秀梅、王路、王奕、武执政、解楠、杨洁、杨晓霞、叶涛、袁智斌、曾若明、张东珉、张晓芳、支慧。
深圳市艺术与科学协会第二届监事会成员名单
【按姓氏拼音首字母(A-Z)顺序】
刘珂廷、覃桢、温伟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