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精神照亮创新征程!《破局者说》收官:2000万次播放书写深圳创新史诗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09-30 10:00
摘要

45位创新先锋,2000万次共鸣,定格特区精神新高度

“敢为中国制造正名!”77岁的万和制药创始人王仲荪在节目中的这句宣言,道出了深圳企业家群体的共同心声,也成为《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最动人的精神注脚。

9月28日,这部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特别策划的大型访谈节目正式收官。从8月12日首播引发全城热议,到收官时全网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45位破局者的故事如同一束束火炬,照亮了深圳从蛇口开山炮响到全球科创之都的奋斗征程,更在全国乃至海外掀起一场关于创新与突破的深度对话。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初心如磐:现象级节目如何引爆全网

当“卡脖子”技术横亘前路,当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深圳,这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如何以45年实践回答“破局从何开始”的时代之问?《破局者说》的策划初心,正是要从亲历者的视角,解码深圳奇迹背后的精神密码与实践逻辑。

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打造的特别策划,节目采用“视频访谈+纪实拍摄”的立体叙事,深入45家企业的实验室、生产车间、创业孵化器,用每集约6分钟的精炼内容,让观众直观触摸创新的真实温度。播出平台覆盖“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等主流阵地,同步联动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矩阵,形成“主流引领+全网扩散”的传播格局。

数据见证影响力。截至收官,节目总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相关话题在微博、抖音平台引发超800万次互动,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0万次;通过凤凰网、新浪国际频道触达全球华人群体,肯綮科技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案例、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等内容,更被彭博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专题报道,TikTok平台相关片段播放量超300万次。这场始于深圳的创新对话,已超越地域界限,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力量的“动态名片”。

随着节目收官,访谈精华将结集成《破局者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创新故事》一书,于2025年底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该书将补充未公开的深度访谈内容,成为记录深圳创新历程的重要文本。

群像璀璨:45位破局者勾勒深圳创新全景图

从1948年出生的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仲荪,到1997年出生的深圳市识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茹彬鑫;从改革开放初期打破体制束缚的“拓荒者”,到新时代攻克前沿技术的“攻坚者”——《破局者说》中的45位受访者,以多元身份、多维领域,共同绘制出深圳45年创新发展的完整图景。

他们是三代创业者的精神接力。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作为“拓荒者”代表,打破国外企业对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垄断;“转型者”代表京鼎工业创始人黄志强,从传统精密制造切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实现“老产业”与“新赛道”的精准对接;“攻坚者”代表优必选创始人周剑,直面全球竞争最前沿,攻坚“最难的”人形机器人赛道。

他们覆盖深圳“20+8”产业全版图。在前沿科技领域,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推动“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理念落地,灵蛛科技创始人王博祥用塘朗山蛛丝撬动材料革命;在生命健康赛道,奥萨医药首席科学家徐希平让中国在慢病预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微芯生物创始人鲁先平拒绝“仿制药舒适区”;在文化与体育领域,创梦天地创始人陈湘宇以“创意驱动”打造精品游戏,第七印象创始人谢承恩创作的“奶龙”成为国民级卡通形象;在AI与教育领域,码隆智能创始人黄鼎隆将AI技术融入教育场景,兔展智能创始人董少灵以“数字可视化”技术助力企业营销升级;在新材料领域,御光新材料创始人袁兰兰让“中国绿膜”远征全球……

他们构成完整的创新生态链。既有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用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的教育实践,也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魏炜“创业要从市场赚钱”的务实洞察。

45个人的故事,最终汇聚成一句话:深圳的创新,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整个生态的协同破局。

共鸣如潮:一场跨越地域与代际的精神对话

“看完节目,我连夜订了去深圳的机票。这里的创新氛围,正是我寻找的创业土壤。”来自武汉的95后创业者张宇在节目评论区的留言,道出了无数观众的心声。《破局者说》的影响力,早已超越节目本身,成为激发创新热情、凝聚奋斗共识的精神纽带。

在国内,节目引发不同城市、不同群体的深度共鸣。上海张江科技园将节目作为企业培训案例,组织200余家科技企业集中学习;广州南沙新区通过“大湾区创新沙龙”,邀请企业家围绕节目中的“破局方法论”展开研讨,“节目让我们看到,破局不是深圳的专属,而是每个奋斗者都能拥有的勇气。”

在粤港澳大湾区,节目成为深港澳青年融合发展的桥梁。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学生桂继维和同学们反复观看节目,“吕维加教授的深港科研转化故事,给了我们团队很大启发——我们正在筹备一个‘香港研发+深圳制造’的生物传感器项目,希望像节目里的破局者一样,打通两地创新链条。”

海外反响同样热烈。硅谷某科技公司华人工程师王磊在YouTube留言:“以前总听说深圳速度,看完李骁健的脑机接口研发故事才明白,速度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我们团队正在研发的芯片技术,也要学习这种‘死磕’精神。”

范式引领:从节目到方法论,沉淀深圳创新的理论价值

《破局者说》不仅是一部创新创业启示录,更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形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知识升华。收官之际,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这部节目已超越媒体产品的范畴,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创新创业、城市发展的重要学术样本。

在商业案例研究领域,节目提供了“从0到1”“从1到N”的完整创新图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魏炜教授指出:“45个创新样本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为商业模式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库。特别是深圳企业展现出的差异化创新路径,对现有理论构成了有益补充。”更有学者关注到“失败叙事”的价值————肯綮科技创始人余运波讲述的创业失败经历,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提到的“亏损8000万仍坚持品质”的抉择,填补了传统商业报道中“只讲成功、回避失败”的空白。

在区域经济研究层面,节目揭示了深圳创新生态的核心逻辑。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节目中指出,深圳创新生态的核心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特质。这种难以复制的精神内核,正是深圳45年来保持创新活力的根本原因。

在创新创业学研究领域,节目构建了“人才-资本-文化”的三维模型。企业家、学者、投资人的互动,展现了深圳创新的生态闭环——像陈玮这样的资深投资人“给创业者时间”,像魏炜教授这样的学者提供理论支撑,再加上董少灵这样“少年心气”的年轻创业者,三者协同才能持续产出创新成果。

更值得关注的是,节目为“特区精神”注入了新时代内涵,触发了对“中国式创新”方法论的提炼。有专家认为,节目完成了深圳叙事的迭代升级:“它超越了成果展示,深入探讨创新背后的制度逻辑,比如产权制度创新、科研评价市场化等,这些经验正在成为全球可借鉴的方法论。深圳创新也不再是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技术、模式、生态的协同创新。这正是‘中国式创新’的核心要义。”

《破局者说》收官了,但破局者的精神永远不会落幕。2000万次播放的背后,是人们对创新的渴望,对奋斗的认同,对突破的向往。45位破局者的故事已化作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深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土壤中。正如节目中所说:“创新没有终点,破局永远在路上。”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程上,深圳将继续以破局者的姿态,书写更多属于中国的创新传奇。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