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9日讯(记者 邱嘉熙)近日,一则备受瞩目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为深圳“活力校服”签名并连连称赞。这件承载着中外友好交流深厚意义的签名校服,如今已被郑重收藏于深圳校服博览馆(原名:活力校服收藏馆),成为馆内极具价值的珍贵展品之一。与此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以校服为主题的博览馆,活力校服收藏馆于近日正式更名为深圳校服博览馆,这一举措标志着深圳校服文化展示与教育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首秀:填补校服文化展示空白
在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深圳市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校服收藏馆在中南活力产业园开馆,并被深圳市教育局授予“深圳市校外教育基地”称号。
该馆的落成不仅填补了深圳乃至大湾区在校服文化展示方面的空白,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集德育、科普、美育与实践为一体的研学平台,成为深圳教育文化建设的新地标。
深圳校服博览馆(原活力校服收藏馆)分为“一朵棉花到一件校服”、世界校服发展史专区、中国校服发展史专区等六大板块。馆内配有智能巡线迎宾讲解机器人,全程配备语音讲解与感应互动装置,帮助学生边走边听、边看边学,在趣味中了解校服文化发展史和校服制造全过程。
从棉花到校服,探索校服文化发展史
博览馆特别设有“从棉花到校服”的展示区,通过“十二道古法棉布工艺”与“校服八艺”制衣流程的融合,完整展现校服制作从原材料到成衣的全过程。市民可以了解新疆长绒棉的采集与纺织过程,同时了解棉花分级、面料织造、染整处理、工艺设计与制作流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科技+工艺”的中国制造实力,也为公众科普了优质新疆棉的使用,强化民族自信。
据悉,中南活力是目前全国校服行业中唯一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签约使用国家高品质新疆棉的企业,不仅树立了中国校服制造的新标杆,也用一件校服讲好了中国棉花、中国工艺与中国品牌的故事。
在馆内可以看到新疆长绒棉的采集与纺织过程,了解棉花分级、面料织造、染整处理、工艺设计与制作流程。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科技+工艺”的中国制造实力,也为公众科普了优质新疆棉的使用,强化民族品牌自信。
展区还特别陈列了中南活力创立初期使用的第一台缝纫机,作为深圳校服产业23年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记录了企业从无到有、从一针一线起步的初心与坚守。
校服教育史:开启文化与美学探索之门
深圳校服博览馆(原活力校服收藏馆)系统梳理了中外校服的演变脉络——从英伦经典的蓝袍到中国校服百年变迁的缩影,再到深圳实现“统一校服”的标杆模式。
其中中国校服发展史专区全面展示了校服如何随着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迁,而深圳展区则重点回顾了深圳如何推动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城市校服标准,进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校服统一的城市的过程。
展馆通过实物展陈、多媒体互动、沉浸式讲解,全方位呈现校服背后的文化内涵、设计美学、教育理念与时代精神。
英国伦敦 V&A 博物馆的荣耀:跨越洲际的文化对话
2013年,英国伦敦V&A博物馆开启"快速回应征集"项目时,深圳校服作为首件被收藏的展品,以"中国校服典范"的身份登上世界顶级艺术设计殿堂,让国际社会见证了中式校服的文化价值。
深圳校服博览馆(原活力校服收藏馆)完整复刻了英国伦敦V&A博物馆永久典藏的深圳校服陈列场景。
这场跨越洲际的藏品对话,彰显了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承载了深圳学子回忆、具有深圳流行文化的独特符号的深圳校服,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校园文化的立体化窗口。
校外教育研学基地:打造“穿在身上的教科书”
在2025年5月29日,深圳校服博览馆(原活力校服收藏馆)被深圳市教育局正式授予“深圳市校外教育基地”称号。
深圳校服博览馆(原活力校服收藏馆)以校服为文化载体,通过讲好校服背后的故事,挖掘美育和科学价值,打造多门研学课程,包括从棉花到校服的蝶变故事、探索中国校服发展史、校服生产设计与创意实践等,集“知识解密、工业探秘、实践创新”于一体的沉浸式研学项目。
让校服成为一部“穿在身上的教科书”。它不仅是校服文化发展的见证地,也是未来美育教育的实验场,更标志着深圳校服文化迈向国际舞台重要的一步!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