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 | 孕妇突遭熊袭击装死躲过一劫!秋季“熊出没”如何避险→

读特客户端 黄小菊 综合
09-28 17:5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保持冷静,科学应对

突遭黑熊袭击

怀孕的她迅速装死脱险!

据西安市人民医院26日消息,9月7日下午,甘肃22岁的张女士(化名)放牧时突遭黑熊袭击。黑熊悄然从她背后接近,猛然咬住她的头部,牙齿刺入右眼与左耳,瞬间鲜血直流。生死一线,她迅速装死——屏住呼吸、身体僵直不动。黑熊用爪子拨动她的手臂,试探她是否活着,确认无生命后离开

脱险后,张女士强忍伤痛回家,其丈夫立即驾车送医。当地医院紧急清创缝合,但伤势极重,头面部大面积撕裂,右眼眼球脱出,视力岌岌可危。

为争取最佳治疗,丈夫决定转院。因乘坐飞机可能引发眼压、颅内压升高,影响伤情。他们赶紧驱车前往,历时40小时,跨越千里,于9月9日凌晨抵达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急诊科。

熊(央视视频截图)

据悉,西安市人民医院,又称西安市第四医院,始建于1889年,该医院的眼科门诊在整个西北地区拥有比较高的声誉。

紧急手术守护母胎安全

入院时,急诊科初步判断,张女士头面部多处开放性伤口,右眼眼球脱出已无光感,左耳廓撕脱、外耳道撕脱、鼓膜穿孔,病情危重。

更意外的是,问诊中她说自己刚怀孕不久。经检查,确认为孕14周。对于手术,张女士还是有些担心,因为全麻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医院立即组织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产科、麻醉科、整形科等多学科会诊。

产科评估,张女士目前尚未出现腹痛,孕14周属于中期妊娠,已经过了致畸的高危时间,危险相对较小,但建议术后规律产检与做好排畸筛查。麻醉科制定精准方案,控制药物剂量与时间,确保母亲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胎儿。

六小时生死接力手术

9月9日上午完成术前准备,下午1点手术开始。术中探查,张女士的受伤面积和程度要比初期判断更为严重,眼部、耳部、鼻骨、颧骨等处存在多处撕裂伤、骨折。

眼部急诊和眼外伤中心医生争分夺秒进行右眼球复位、眼外肌修复、泪小管吻合、内眦韧带重建等多项操作,精细清创、清洗,经鼻进入进行人工泪管置入等,每一步都尽可能给患者减少痛苦,最大保证恢复她的眼睛组织功能和眼部外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接力实施左耳廓成形、外耳道成形手术。

麻醉团队为其进行麻醉。

在面部创伤病变方面有着丰富治疗经验的医美整形医生赶赴手术室,对颜面伤口进行精细化分层缝合——从肌肉、皮下组织到真皮、表皮,逐层对位,重点恢复眼、鼻等五官解剖位置,为后期美观修复奠定基础。

整台手术历时6小时,输血1400ml,涵盖十余项精湛技术,当晚7点顺利完成转入ICU监护。ICU观察两天后,张女士生命体征平稳,转入普通病房,于9月18日顺利出院,后续需定期复查。

张女士的眼部外观得以保留,但如术前评估,右眼无光感;因外耳道撕脱伤、外伤性鼓膜穿孔,后续需要观察鼓膜愈合情况,以及外耳道有无继发性狭窄,必要时手术治疗。出院前,产科医生叮嘱她一定要规律产检。

针对面部疤痕问题,整形医生建议拆线后结合肉毒素、点阵激光及抗瘢痕药物综合治疗,目标实现“社交距离无痕”,最终接近“阅读距离难察觉”,最大程度恢复容貌。

9月27日,医护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经医治,张女士转危为安,她的胎儿稳定,没有流产迹象。目前,张女士已出院,医院会持续跟踪,根据她复查的情况,再看是否需要进行二期手术。记者从事发地乡政府获悉,张女士被熊袭击受伤一事属实,当地已在医疗报销等方面,给予了帮扶。

医院眼部急诊和眼外伤中心副主任医师朱昭亮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张女士的伤在动物袭人的案例中属于极重伤。张女士刚入院时,经检查,张女士的血色素,即血红蛋白,只有约60g/L,证明她被袭后流了很多血,及时输液输血,防止休克,“一个高原女性,正常的血色素应高于120g/L。”张女士的右眼眼球从眼眶脱臼外露,眼部组织发黑,眼部有些地方供不上血,可能会坏死。幸运的是,她的眼珠没有破裂。

朱昭亮坦言,可能因为张女士是一位生活在高原上的女性,长期在牧区和野外生活,她的身体素质很好,有利于康复。此外,张女士刚入院时,心理和精神状态都比较平稳,她在治疗期间展现出的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态度,也值得医护人员学习。

网友得知张女士被熊袭击后

纷纷留言

保佑张女士和孩子!

9月27日,事发地乡政府一位负责人对极目新闻记者称,张女士今年20多岁,被熊袭击后,她家人带其到当地某医院救治,医院建议他们转院,跨省去西安医治。事发后,乡政府密切关注张女士的情况,已第一时间在医疗报销等方面,对她进行了帮扶。当地确实有熊出没,具体是哪种熊袭击了张女士,需进一步了解。不过,当地常有藏马熊出没

公开信息显示,藏马熊又叫西藏棕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该物种的其他俗称还有:马熊、蓝熊、西藏蓝熊、喜马拉雅蓝熊等。

张女士这次“遇熊”的经历

可谓惊险万分

无独有偶!

就在9月22日

重庆市城口县的李先生

在上山捡菌时

也与一头黑熊撞了个正着

黑熊突然发动袭击

咬伤他的小腿

又将他一巴掌打下山坡

李先生回忆,山坡下就是山崖,有20多米深,而他正好被山坡上的树枝拦住,随即晕了过去,等他醒来后拨打电话才获救。

救援人员在山上搜寻长达五六个小时,找到李先生后将其扶上担架抬下山。图源:重庆市城口县融媒体中心。

经检查,李先生头部和腿部受伤,身上还有多处骨折,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为何近期频频上演“熊出没”?

这是因为随着气温下降

野生动物活动逐渐频繁

部分熊类需要加紧觅食

储存脂肪以备冬眠之需

而这段时间恰好是人们出游赏秋

上山采收的高峰期

若在野外遭遇熊,要如何应对,一文了解↓↓↓




遇到熊切忌装死或奔跑

1.不要大喊大叫或惊慌逃窜,熊可能会出于本能或受惊袭击人类。

2.不要用石子、木棍攻击熊,容易将其激怒,进而导致熊的袭击行为。

3.不要装死,野外遇到熊,装死并不是可取的做法,若遇到饥肠辘辘、正在捕食的熊,躺在地上装死可能更容易致命。文中的张女士此次逃脱更多是侥幸,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

4. 正确做法是:

  • 若离得比较远(50米以上),安静后退,缓慢撤离,不要拍照逗留。若熊在觅食,绕开其活动路径

  • 若近距离发现熊(10米左右),举起衣服、背包等物品显得自身高大,大声说话。



  • 若熊发动攻击,保护好自己的头颈部。若有防熊喷雾对准熊脸下方喷射,没有的情况下,用刀、石块、登山杖攻击其口鼻


对普通人来说,爬山、放牧时应尽量避免与猛兽正面接触,预防远胜于应对。




观察环境、制造噪声

提前发出预警

▶观察环境迹象

通常,如果地面上出现7到13厘米的足迹,或是树根上部树皮出现剥落现象,都表示这里可能有野熊出现。若发现粪便、爪印和动物残骸,应立即撤离。

▶携带防熊喷雾

不论是应对黑熊还是棕熊,防熊喷雾具有一定作用。喷雾应放在便于拿取的口袋中,使用时尽量将喷雾对准熊的头部、脸部

▶提前制造噪声

到野外出行应随身携带哨子、铃铛或是收音机等能够发出声响的物品,野兽多惧怕喧闹声音,会提前避开。

▶食物密封

不要在身上喷刺鼻的东西(如香水、花露水);食物要包装密封好以免因食物气味吸引猛兽而遭到攻击

▶结伴同行

团队行动能显著降低被攻击概率。

▶避开敏感时段

黎明、黄昏是猛兽活跃期,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出行。

“十一”假期将至

如果到野外游玩时不慎遭遇熊

不要惊慌逃跑或拍照

应保持冷静

科学应对

但最好不要去太原始的地方活动

避免单独出行

尽量在安全范围内游玩!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西安市人民医院、羊城晚报、极目新闻、中国消防、重庆市城口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客户端 黄小菊 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