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通知,在全国认定200名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来自深圳市的王其林上榜。
王其林是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继保高级技能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特级技师。他助力建成并投产我国首条自主研制的超导电缆,为全球解决高负荷密度供电问题提供样板;主持研发20多项创新成果,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创造利润上千万元,获得授权专利60多项;攻克技术难题60多项,处理重大紧急缺陷100多项,完成技术改造280多项,发现重大隐患20多项,助力深圳“获得电力”指标蝉联全国第一、世界领先;背诵了一万多张专业图纸,4000多套设备信息熟谙于心,40多万根接线看到任何一根线的编号就知道走向和用途;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培训教材20多万字,培养高级技师等技能人员40多名、市级以上技术能手20多名。积极参加劳模工匠进校园、劳模工匠助企行等公益活动,其领衔的工作室作为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电力科普教育。
记者从深圳市总工会了解到,深圳市通过构建“赛-育-用”技能人才全链条培育体系,为产业工人搭建从技能提升到价值实现的进阶通道。
一是锻造竞争力,打造以赛促技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深圳市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深圳技能大赛”“深圳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深圳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深圳市重点企业劳动竞赛”四大品牌,每年开展各级竞赛400余场,紧密围绕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民生需求、新就业形态发展设置赛项,持续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聚焦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20+8”重点产业集群赛项动态占比为40%—55%。在重点企业统筹开展主题劳动竞赛,动员一线职工聚焦前沿技术、“卡脖子”难题开展创新活动,产生经济效益400余亿元。
二是增强硬实力,构建工匠人才全周期培育生态。自2022年起实施“深圳工匠”培育计划,通过“竞赛/申报—遴选—培育—管理—评价—激励”全流程培育机制,打造以赛聚才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推动建立工匠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目前,已有1358人纳入“深圳工匠”培育计划,完成两年培育后实现技能提升的可正式认定为“深圳工匠”,已累计认定196人,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2人。开展“深圳工匠”培育云课堂,上线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课程12期,超22万人次参与学习。打造“1+50+N”深圳工匠学院体系和“1+20+100”产业工人培训阵地网络,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入选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
三是释放引领力,打造劳模工匠价值实现平台。深圳市已成立劳模工匠导师团“15+N”个,发动劳模工匠超320人。累计开展技术服务、工艺改进、技能培训、管理提升、参观交流等各类活动443项,惠及企业951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73家,中小微企业196家,累计帮助9961人次职工提升技术水平,帮助企业解决697个技术、管理、市场推广等难题。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