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喀什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上演了一场牵动人心的“光明之战”。由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支持,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迟玮教授团队成功为90岁高龄的塔吉克族老护边员尤勒巴斯・布塔汗成功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这场仅用时30分钟的手术,背后承载着一位护边老人的光明期盼,更凝聚着深圳关爱行动公益力量跨越万里的爱心接力。
当天下午五点,当医护人员为老人拆下眼部敷料后,老人先是愣了几秒,随即颤巍巍地伸出手抚摸身边家人的脸庞,又转头望向窗外,激动地说:“看见了,我能看清了!”目前,老人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已于24日下午安全到家。
30分钟“光明之战”:攻坚克难破解多重手术难题
此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是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迟玮教授。术后她向记者介绍,手术时长虽短暂,但过程充满挑战。术前会诊时,专家团队便发现尤勒巴斯老人的眼部情况极为复杂:其左眼因白内障未及时治疗已并发青光眼致盲,仅存视力的右眼前房深度远低于常人,可供手术器械操作的空间比正常人减少了三分之二,且晶状体核硬度极高,大大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更棘手的是,老人长期患有高血压,因未规范用药导致血压控制不佳,术中还曾出现短暂的烦躁不安,进一步提升了手术风险。
迟玮教授团队在为尤勒巴斯・布塔汗做白内障复明手术。
面对多重挑战,迟玮教授迅速做出应对,现场协调麻醉师调整方案,通过吸氧与用药双管齐下,很快将老人的血压稳定在手术许可范围,老人的情绪也逐渐平缓。抓住这一关键时机,迟玮教授凭借精湛的医术,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切开角膜缘、撕囊、超声碎核、吸收残留皮质等一系列精细操作,最终成功将人工晶状体稳定植入老人眼内。当手术顺利结束的消息传来,在外等候的老人家属难掩激动,频频向医护人员鞠躬致谢。
出院前医生给尤勒巴斯・布塔汗老人交代注意事项。
护边一生念家国:“墙上天安门”承载老人赤子心
尤勒巴斯・布塔汗老人的人生故事,早已因一段感人视频被众多网友熟知。作为一名资深护边人,他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风雪边关,不仅自己坚守岗位数十年,还将这份护边使命代代相传,传给了儿子与孙子。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让老人心中一个简单却迫切的愿望难以实现,那就是到北京看看真正的天安门。
这份心愿被当地热心公益人士陈银虎得知后,他立刻行动起来,经过多方努力,赶在今年“9.3”阅兵前,在老人的房前砌起了一堵数米高的墙,并精心在墙上绘制出一座色彩鲜明的“天安门”。阅兵当天,尤勒巴斯老人坐在轮椅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双手紧紧握着五星红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里的阅兵盛典。他身后,湛蓝天幕下的“红墙黄瓦”格外醒目,老人镜片后因白内障而浑浊的双眼盈满泪水,颤抖的双手努力挥动着国旗,这一幕被镜头定格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无数网友被这位护边老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尤勒巴斯也因此成了大家心中“最可爱的护边人”。
尤勒巴斯术后回到塔县家中,在壁画《天安门》前留影,为深圳关爱行动光明行活动点赞。
跨越山海的关爱:公益团队筑桥,家属致谢传温情
这份跨越千里的关爱早在9月18日便已启程。当时,由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牵头,联合关爱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关爱基金会・Vcare 公益基金、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深圳关爱行动喀什光明行”公益项目医疗团队,专程来到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走进尤勒巴斯老人家中,除了为他送去慰问外,姚晓明还携带检查设备对老人进行了初步的眼部检查,为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手术成功后,尤勒巴斯老人的家人紧紧握着姚晓明专家团队成员和迟院长的手,眼眶泛红地说:“我们全家真的太感谢深圳来的专家了!老人年纪大了,眼睛不好让他特别痛苦,连看墙上的‘天安门’都越来越模糊了。本来我们以为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手术希望很渺茫,是你们带着爱心和技术过来,给了我父亲重见光明的机会,这份恩情我们一辈子都记在心里!等老人视力恢复了,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他的照片,去北京真正的天安门看一看,告诉他这就是他一直想见到的样子!”
目前,尤勒巴斯老人术后恢复状况良好。9月24日下午,在家人的细心陪伴下,老人已安全返回家中,坐在熟悉的院子里,精神矍铄地和家人聊着天,偶尔还会望向墙上的“天安门”,眼中满是笑意。这场跨越山海的光明救助,不仅为老人点亮了双眼,更用爱心与责任,在深圳与喀什之间架起了一座温暖的桥梁,让公益的光芒照亮了风雪边关的每一寸土地。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