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
记者从市建筑工务署获悉,近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项目首开区首批楼栋完成封顶,该项目力争2027年竣工,设计全日制在校生招生规模1.5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深职大深汕校区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人才引擎。

将成深汕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池”
深职大深汕校区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办事处大水口村片区,总用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63.63万平方米,建成后,招生规模将达1.5万人。深职大深汕校区这一布局与深汕合作区构建“汽车引领、车港联动”的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城示范高地、规划建设深汕湾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定位高度契合。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新能源汽车、前沿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深汕合作区官网数据显示,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242.1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6.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9.6%。
产业扩张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今年下半年,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口气放出4000个技术工和操作工岗位。市建筑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称,“深职大深汕校区的落地,相当于为深汕产业升级定制了一所 ‘人才储备池’。”
记者了解到,深职大深汕校区规划设置了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网络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智慧城市工程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共6个学院,配合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布局,设置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33个专业。
“模块化+BIM+绿建”组合拳赋能基建产业升级
深职大深汕校区建设中展现的技术创新,映射出工程建造领域的“效率革命”。为应对大体量、高标准建设需求,市建筑工务署项目团队在工程建设中采用模块化建造、BIM全周期应用等技术,实现了“快建、精建、绿建”。
深职大深汕校区以岭南建筑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依托山水自然生态本底,采用开阖相宜、集约紧凑的“浮岛式”组团化的布局策略,塑造依山滨河、蓝绿交融、生态优先的自然山水校园格局。整体规划包括校舍用房、产教融合用房、校园综合智慧数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架空层及连廊、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等。
针对学生宿舍等标准化程度高的功能单元,该项目以“模块化单元”为载体,整合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将传统施工周期缩短。同时,通过大规模应用BIM技术,对施工流程进行精准定位预演,提前定位冲突、动态调整管线布局,并支持多专业协同、数据联动及可视化出图,可减少返工,提升空间利用率,确保设计与施工高效衔接。
此外,深汕校区项目整体按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建设,部分建筑将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并采用光储直柔、微电网等新技术,打造示范引领的近零碳校园,未来还将成为展示绿色建造技术的“活教材”。
随着首开区建筑封顶,深职大深汕校区建设进入“加速期”,预计2027年整体竣工。作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重要拓展,深汕校区建成后,将立足深汕,服务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力争打造中国职业教育新高地,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区域振兴发展赋能增效。(受访单位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