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说光明

09-19 07:49
摘要

光明新闻全媒体记者 龙冠斌 杨曦 李军涛 熊丹丹 雷云霞 整理

编者按:今天,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迎来了7岁“生日”。从光明农场到世界一流科学城,光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无数人追光筑梦的理想地、栖息地。在他们眼中,光明是什么样的呢?跟着本报一起看看他们怎么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我特别相信人气。这儿除了SMART(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发展势头也都很好,你不觉得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吗?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不论是大学还是城市,开放与包容都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特质,光明科学城正在朝着世界级科学城大踏步前进。深圳理工大学将推倒校园“围墙”,促进大学与城市深度互动、共赢发展,协同周边科研产业功能区域,共同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光明区新材料中试转化研究院院长、绚图新材科技公司创始人林海晖:企业家精神是深圳改革开放精神的精华。深圳市、光明区能够实现“政务闭环、金融闭环和产业闭环”,是成就事业的“精神故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常华:我爱光明,因为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落地光明,给光明带来了光,也让自己更加光明。

华强科技生态园党委书记、深圳华强高新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彤:华强科技生态园见证了光明区这片科创沃土从蓝图迈向繁荣的每一步。华强园区坚持助力企业从孵化到产业化落地,推动科技成果真正“用起来、走出去”。我们将继续打破创新边界,让更多创新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祝愿光明区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征程中步履不停,光芒永驻!

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公司CEO商院芳:光明科学城凭开放与确定性打通科研到产业“近路”,赛桥担链主使命、以场景牵引,用标准化自动化建细胞无人工厂,贯通全场景实现一键制备到放行,输出光明方案惠及全球患者,与科学城共筑创新高地。

光明区光明中学德育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钟杰:我崇尚创新,坚持实干,而光明,当下最不缺的就是创新和实干!我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了热忱的期待,我相信它会成为科技的高地、人居的宝地。

光明区作家协会主席远人:在光明能够发现,它在奋力发展经济、建设科学城时,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旧时祠堂、旧时风物、旧时街道和旧时传统。它们在清楚地告诉所有人,这是一片充满历史沉淀和文化沉淀的独特之城。

中联国兴书画院副院长兼深圳分院院长宋志坤:光明科学城不光有科技的赋能,还充满人文艺术的气息,科技插上艺术的翅膀将会腾飞得更高、更远,我们相信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会让光明的明天更加辉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