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带你回到40年前!“春风画卷”展览带你一起回溯深圳文化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10: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0年前的深圳长啥样?这个展览告诉你。“春风画卷:深圳美术的早期实践——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正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展出。此次展览目光聚焦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在深圳的艺术事件和收藏于深圳的艺术作品上,并辅以书信、照片、账单、录像等珍贵文献,追溯城市文化发展历程。

本次展览以“春风画卷”为题,意在回溯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美术的探索与开拓。展出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等多种媒介,不仅展现了当时美术创作的丰富面貌,也记录了全国艺术家与深圳本地画家对特区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从1985开始的时代漫游

走进展厅,一个精心设计的报刊亭瞬间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在第一篇章“城市记忆:1985时光切片”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地图——1985年和2025年的深圳地图,以地理的视角打开了观众的感性认知。

为何选择1985年作为展览的策展逻辑的时间起点?策展人李原原解读说,198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第五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以“依靠内地,服务四化,面向港澳、通往世界”为方针,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营商投资环境。比如,全国最高建筑——代表“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国贸大厦正式竣工、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珠高速在深圳动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文化艺术方面,“深圳美术节”在深圳美术馆举办;“深圳经济特区美术作品展览”赴中国美术馆展出;首家深港合作的动漫企业——深圳翡翠动画设计公司成立;深圳影业公司成立;“刘海粟九十大寿”祝寿庆会在深圳银湖举办。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动在这一年举行。

“透过这些作品与文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深圳美术发展史的片段,更是推动观念变革、塑造城市精神认同的力量”,李原原告诉记者。在这一板块中,观众可以看到不少深圳美术馆馆藏深圳题材纪实摄影,这些记录四十年前的老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更直观感受深圳的巨变。

报纸中的时代记忆

报纸是时代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一篇重要报道、一张精彩图片,都是历史的写照。

1985年2月20日《深圳特区报》刊登徐德志、江沛扬、庄锡龙合作画《深圳特区春光美》吸引了观众驻足观看。画面信息含量丰富,展现蓬勃的发展态势。不仅有深圳地标国贸大厦、深圳花市、渔民村、深圳大学、海上世界、夜校、群星演唱会,方寸之间包罗万象,漫画语言活泼轻松,平易近人。

李原原介绍说,在寻找文献过程中,他查阅了1985年的深圳特区报。报纸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深圳发展,也成为展览的重要文献之一。除了深圳特区报之外,展览还展出了《人民画报》1985年第五期:“五年崛起的经济特区——深圳”专题、深圳出版发行的《深圳文学》《海石花》等杂志实物。

1985年3月23日,深圳各界人士在深圳银湖度假村清露堂为刘海粟九十大寿举办祝寿庆会。在庆会现场,夏伊乔为刘海粟写下“鹤寿”大字,以此开场。各界名流纷纷为贺刘海粟九十大寿挥毫。这一事件也在此次展览中得以呈现,深圳特区报当时报道了一整版,如今也在现场展出;1985年8月18日,“深圳经济特区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深圳艺术家创作的128件优秀美术作品。198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第八版选取刊登了“深圳特区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作品,也在展览中展出。

“传统的纸质报纸承载着我们记忆,在美术展览中看到这些充满记忆和温度的报纸,让我很感动,”一位观众感慨地说。

回温艺术盛事

1985年9月27日至10月2日,由深圳市文化局主办,深圳美术馆承办的“深圳美术节”在深圳美术馆举行。关山月、吴冠中、黄笃维、程十发、汤小铭、周思聪、刘勃舒、贾又福、徐希、李燕、石虎、舒传曦、徐启雄、方增先、刘国辉、李世南、王晋元、林墉、汤集祥、伍启中、王维宝、王玉珏、张绍城、阳云、陈永锵、苏华、尚涛、方楚雄、林丰俗、王子武、招炽挺、刘国松共32位著名画家应邀参加以“团结、交流、探索”为主题的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艺术家们围绕中国画创新等问题展开学术讨论并现场创作。深圳美术节对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展现了深圳美术馆作为文化窗口的开拓意识。

在“艺荟流馨:深圳美术节”版块,艺术家两幅大型合作画《笔底墨》 《天外有天·山海经畅想曲》气势磅礴,吸人眼球。此外观众还可以通过一批馆藏作品和1985年广东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拍摄制作的《画坛盛会·深圳美术节》、深圳美术节中秋笔会创作视频、《深圳美术节特刊》《深圳美术节论文集》以及深圳美术节活动现场照片等文献“身临其境”,感受美术节的文艺范儿和火热气氛。

在“经典再现:馆藏集萃”版块,精选了艺术家创作于1985年的馆藏经典。这些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水彩、书法等艺术门类,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创作的多元探索,也记录了全国艺术家与深圳本地创作者对特区文化建设的生动回应。

据悉,该展将持续至2026年3月8日。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