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 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张莹
在9月15日举行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上,广东省贸促会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区域协同发展阶段,“9+2”城市积极开展产业生态培育和城市群合作,推进了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已形成“两超(广深)一星(港)”,地图上看倒三角引领的发展格局。
展览规模广深领跑
《报告》指出,在展览规模方面,广州和深圳明显规模领先,是进一步发挥大湾区展览业规模效应的领头羊。
目前,广州和深圳各自总展览面积均超过900万平方米,占大湾区展览总面积67.33%;2024年举办超百场展览的城市是广深港,三城共计举办648场展览。
广深两地展览业具有高抵御力和高恢复力,即使面临外部危机,依靠较完善的产业链,具备风险后迅速复苏的能力,实现展览业平稳过渡。
品牌龙头展会深圳独具优势
在品牌化程度方面,深圳、广州和香港已经从规模化进一步走向品牌化。
其中深圳以绝对优势领先,广州和香港紧随其后。
从展览数量看,深圳特大型和中型展览会数量位居首位;广州在大型和小型展会数量第一;从展览面积看,深圳小型展览的总展览面积独占鳌头。
UFI认证是高品质贸易展览会的标志。截至2024年12月,大湾区有89个展览会获得UFI认证,其中深圳有31个,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香港(24)和广州(17)。
大湾区内营收1亿欧元以上的组展方及子公司共17家,深圳就有6家,占比超过35%。龙头展览成为提升全球产业升级中引领作用的重要节点。
从展览题材看,大湾区2024年接近59%的展览为制造业相关,其中深圳举办了127场,体现了区域制造业导向的产业结构。
广深+港澳 境内外双向配合
在国际化程度方面,广州与深圳、香港与澳门形成了企业“出海”的境内外双向配合格局。香港和澳门的国际展览会上,境外参展商和采购商的占比高,可以作为企业“出海”的第一站。而广州和深圳已打造了一批国际参与度较高的展览会,可以作为企业“出海”的坚实后方。
在产业服务水平方面,佛山、深圳、广州和东莞领先,已形成一批服务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展览会,成为展览业赋能产业发展的模版和示范。
《报告》建议,广深今后要聚集产业风向标式的特大型展会,发挥引领产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港澳则聚集高度国际化的展览会,成为广东产业“出海”的首发城市;东莞珠海中山培养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展会,形成“一城一特色题材”的品牌化格局,促进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