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奔跑在朝阳赛道上的“银发经济”

09-12 07:17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老人们在福田区益田社区数字食堂就餐。

退休俱乐部外景。

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高速发展之城,人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年轻一代的拼搏与奋斗。然而,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银发族,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稳定的消费能力,还展现出独特而多元的消费需求与价值取向。从注重健康养生到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从依赖传统购物方式到逐步融入数字化生活,银发人群的生活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圳银发族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展现出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活力与魅力。

初入银龄,人生开启新旅程

田女士在去年正式告别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步入了退休生活。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退休之初,田女士心中满是迷茫与不适应。曾经忙碌的工作节奏戛然而止,突然多出来的大把时间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但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与活力,很快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据统计,深圳涉老企业数量已达8889家,形成了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养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为像田女士这样的银发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选择。

在朋友的推荐下,田女士积极参加社区为退休老人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深圳大大小小的社区内,都聚集了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经历的银发人群,在这个“快乐大本营”里,田女士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中有的人曾经是企业的管理人员,有的是技术专家,还有的是教育工作者。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着退休后的生活感悟,也共同探索着新的兴趣爱好。每逢各种传统佳节来临,社区都会在微信群发布活动信息,“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做手工,现在社区组织手工活动,我都会参加”。端午节包粽子、编五彩手绳、八月十五做月饼、冬至包汤圆……田女士的身影从不落空。

深圳作为科技创新之都,科技元素早已融入了银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田女士亮出腕间的智能手表,“本来对这东西还有点抵触,觉得操作起来太复杂,但是社区专门组织了银发族大课堂,详细给大家讲解各种智能设备的操作方法,其实只要熟悉了功能,也没想象中那么麻烦”。现在,田女士每天都会查看自己的健康数据,还会和社区的朋友们比较谁的运动步数更多。

除了健康监测,科技还改变了银发族的消费方式,银龄消费节就特别受欢迎。随着智能居家适老化产品的不断普及,银发族们也开始学习取悦自己。田女士表示,自己睡眠一直不太好,看中了一款智能电动床,因为这款床可以根据老人的睡眠姿势自动调整角度,还具备按摩功能。她把需求告诉了孩子,孩子在详细了解了产品的功能和优惠信息后,果断下单购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4年6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60岁以上网民的“网络购物使用率已达69.8%”。田女士也不例外,“以前总觉得网上购物是年轻人的事,现在自己也学会了,方便又实惠”。相比较于过去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现在有了网购,生活用品可以随时送到家门口,银发族们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退休俱乐部扩大交友半径

除了社区活动室,退休俱乐部也是很多深圳银发族的活动场所。俱乐部每周都会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周一有书法绘画课程,周二是健康讲座,周三组织户外徒步,周四有文艺表演排练,周五则是大家聚在一起交流分享的茶话会。在俱乐部里,大家的生活和交友半径又进一步地扩充了。

记者来到位于蛇口的一家退休俱乐部,外面酷热难耐,但俱乐部里空调凉爽、气氛安静。丁丁老师告诉记者,学员们在上舞蹈课。透过玻璃记者看到,舞蹈课的学员以女性为主,她们有些还换上了专门的舞蹈服,由老师带领,练习一些基本动作。每个人都神情专注,兴致盎然。

音乐教室则环绕着一排落地窗,C位是一架三角钢琴。丁丁老师颇为自豪地介绍道,“退休俱乐部里配备钢琴很常见,但我们选择了三角钢琴,音质与音色更好,同时,也让银发学员们感受到一种专业性。”在这里,经常有夫妻两个人一起来练习声乐的,而且,男性学员往往对唱歌更加投入,“这种时候,我们会特别安排一些可以对唱的歌,让他们夫妻二人来展示,效果特别好”。

田女士坦言自己不太会唱歌,“更喜欢打太极、写毛笔字这些偏静态的课程”。在退休俱乐部,会有专业的书法老师教大家如何握笔、运笔,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美感。俱乐部还会不定期组织书法展览,将学员们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周边居民。

健康讲座也是俱乐部活动的重头戏。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为大家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养生知识,让银发族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的重要性。营养师还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

丁丁老师说,就在记者到访之前,俱乐部还组织学员们进行了周边三日游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大家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我们会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出行路线,爬爬小山,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湾区银发族跨境养老成潮流

据《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深圳的银发族在消费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除了日常的生活消费,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等领域成为了他们消费的热点。据统计,深圳的银发族在旅游消费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他们更注重旅游的品质和体验,愿意为舒适的住宿、美味的餐饮和专业的导游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

健康养生是田女士关注的重点,她定期会去社区的养生会所做按摩、艾灸等保健项目。养生会所针对银发族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养生套餐。田女士说:“年纪大了,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小毛病,通过这些养生项目,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增强免疫力。”

在文化娱乐方面,田女士也经常和朋友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孩子知道她喜欢看话剧,碰到好的剧目也会帮她抢票。深圳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田女士说,社区还把大家的书法作品做成了扇子和画册,“这不仅是对自己才艺的展示,还是一份珍贵的纪念”。

粤港澳三地在跨境养老服务方面也是合作不断,共同构建互联互通的跨境养老生态圈。其中,香港推出了“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粤港澳共同发布养老服务“湾区标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新街坊”长者服务中心揭牌……越来越多港澳老人选择到内地城市安享晚年,跨境养老成为湾区“银发族”的新风尚。

丁丁老师向记者介绍道,在俱乐部里有不少从香港过来的学员,“我们的课程一般是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下课时间会偏早一些,一个是为了方便跨境人士有充足时间返程,再一个就是很多学员还要接孙辈放学,3点就刚好,不会迟到”。

城市记忆的守护者、传承者

深圳的银发族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城市记忆的守护者。俱乐部的学员们下课了经常会坐在一起,共同回忆深圳的过去。他们会讲述自己年轻时的奋斗故事,讲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慨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艰辛历程。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深圳的历史,田女士所在的社区还在寒暑假组织分享会。邀请银发族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听众则以社区居民为主,特别是学龄段的孩子们,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真实地了解深圳的发展脉络,增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今,田女士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以前总觉得退休就是享清福,现在才知道,退休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深圳这座城市,我们银发族也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她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

而在退休俱乐部里,丁丁老师和学员们计划着未来创办一个老年摄影社团,用镜头记录下深圳的美丽瞬间。“人人投身公益,也是深圳的一大特色,银发族们肯定不甘落后,现在很多场合已经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他们,未来,他们还想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深圳,银发族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晚年生活的精彩,展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随着深圳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银发族群体将会越来越庞大。在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下,深圳的银发族们将继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增添一抹温暖而亮丽的色彩。他们的故事,也将成为深圳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年龄大小。

银发经济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朝阳赛道”。它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只有真正理解银发人群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才能打造一个包容、温暖、有温度的老龄友好型社会,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尊严、幸福、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记者:李岷

编辑:阎建伟

受访者供图、深圳报业集团资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