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小火炉中跳动着温暖的火焰,砂铫中的山泉水轻声吟唱。刘茂琰端坐茶席前,手腕轻转,一道琥珀色的茶汤如清泉般流入白瓷品茗杯中。这一刻,千年传承的潮州工夫茶艺,就这样在她手中化为一种宁静而日常的仪式,在现代都市的一角悠然延续。
北雁南飞:一盏清茶照见人生转机
2007年,20岁的刘茂琰从山东临沂南下深圳,怀揣梦想踏入这座蓬勃发展的都市。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职业培训学校担任宣传员,每天穿梭在街头巷尾发放传单,向过往行人推介最热门的电脑培训课程——办公软件、基础操作等实用技能正是那个时代职场入门的标配。当时的茶艺行业还是一片待垦的沃土,刘茂琰对茶的认知也还停留在“大碗解渴”的层面。
在日复一日的宣传工作之余,她敏锐地察觉到学员需求正在悄然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求更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某个寻常的周末,她偶然目睹友人冲泡潮州工夫茶——素手轻扬间,白瓷盖瓯如蝶舞轻转,三道茶汤精准分入品杯,琥珀流光,满室生香。这一刻,她被深深震撼:原来喝茶,竟可以如此优雅如仪。
▲刘茂琰在茶艺公益课堂上指导学员如何正确泡茶。
这份惊艳,如一粒种子落入心田,静待发芽。刘茂琰毅然踏上学茶之路。那时的深圳交通远不似今日便利,她常辗转四小时公交车程,穿越半座城市求学。夜幕中,她挤在摇晃的车厢里默背《茶经》;假日里,她对着茶具反复练习“关公巡城”“韩信点兵”。438天的坚持,让她从对茶艺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手法娴熟的专业茶师。
2010年,刘茂琰在广州茶博会上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人,刘茂琰的师父,也是潮州工夫茶艺国家级项目非遗传承人的谢满纯。谢老师行云流水的二十一式技法,让她真正领略到中国茶道的深邃。她追随谢老师深入潮州凤凰山,在云雾氤氲的茶田间俯身采茶。露水浸透衣襟,茶枝划伤手指,她却说:“触到茶树的脉搏,才懂茶的生命。”
三年磨一剑,刘茂琰从潮汕人家的晨昏茶事中,读懂了工夫茶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流淌于日常的生活仪式。当她郑重接过第五代传承人证书时,那把常用的紫砂壶在她手中已不再只是器皿,而是沉甸甸的文化使命——她要让这缕茶香,从潮汕人家的餐桌飘向更远的远方。
▲刘茂琰向国家级非遗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二代)、中国茶文化研究专家陈香白(中)敬茶。
茶香四溢:公益茶课润泽万千心灵
2015年,已在茶艺传播之路行走多年的刘茂琰,心中萌发出更深远的焦虑与期待。刘茂琰目睹许多传统文化因脱离土壤而日渐式微,也深知单凭兴趣难以维系传承的生命力。于是,作为金学成职业培训学校校区负责人,她提出“一手做公益,一手做职教”的办学理念——公益如清泉,滋养民间土壤;职教如茶树,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我自己就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刘茂琰常说,“从最初对茶一无所知,到后来通过系统培训成为茶艺师,再到如今成为传承人,这条路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未被发现的潜能,而职业教育就是点亮这种潜能很好的方式。”
此后,她开始带领团队走进社区,一炉一壶,一杯一炭,还原最地道的潮州工夫茶场景。从红泥小火炉到若深杯,从“关公巡城”到“韩信点兵”,她将二十一式冲泡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美学。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完全免费的公益课,竟在数年间开展了1400余场,参与者中超七成是宝妈,拓展线上培训600余场,惠及50万人。一位退休教师感慨:“从前喝茶只为解渴,如今才懂,一壶茶里藏的是一份心境。”
▲刘茂琰向外国友人展示工夫茶冲泡技艺。
茶香越飘越远。2024年,刘茂琰在观澜古墟创立“茶山酒肆”非遗体验馆,这里很快便成为中外友人相遇的驿站。一位摩洛哥茶道学者品茶后动情地说:“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唐宋茶文化的活态传承。”
▲刘茂琰在观澜古墟创立的“茶山酒肆”中国非遗文创产品体验店和非遗“刘茂琰工夫茶艺”工作室。
职教创新:两万学子泡出精彩人生
“不仅要传承,更要让茶成为年轻人饭碗里的温度!”刘茂琰这样说。她的培训学校至今已培养学员2万余人次,就业率超过80%,学校开设28项职业工种,其中茶艺课程最受欢迎。许多学员坦言:“别处学茶流于形式,这里才知什么是真正的潮州工夫茶。”“我们深知,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是无数人梦想的启航。”刘茂琰微笑着回应说。
刘茂琰还特别注重帮助学员实现职业转型和人生突破。“我们不只是教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每个学员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她说,“就像当年茶艺为我打开新世界一样,我也希望通过职业教育,为更多人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
刘茂琰在课堂上既讲传统也不避现代。有时融合茶、酒与创意饮品,吸引年轻人走近;有时把茶台搬进书城、校园,讲述“三杯如天地,共饮见众生”的古老哲学。
这份创新精神让茶香飘过深圳河。香港的全职妈妈马丽每周固定时间来深学习:“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赶最早一班港铁过来。希望能将这门传统艺术带回香港,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文化魅力。”
▲马丽(右二)在刘茂琰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工夫茶艺。
“茶不该束之高阁,它该回到生活里,照亮普通人的人生。”日前刘茂琰还获颁2025年度“深圳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行业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更让她清晰——荣誉是肯定,更是使命:真正的传承,是让文化成为千万人生活的部分。
茶香永续,历久弥新
十八年弹指一挥间,从齐鲁大地到南海之滨,刘茂琰用一杯茶汤泡出了自己的人生滋味。那个曾经对茶艺一无所知的山东姑娘,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让千年茶文化在现代化都市中生根发芽。
在她的茶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品着同一壶茶,畅谈人生理想。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国籍的人们因为一杯茶而结缘,这或许正是“和敬精乐”茶道精神的最好诠释。
越来越多深圳年轻人开始放下咖啡,端起工夫茶——在这快节奏的都市中,他们试图从古老技艺里找寻精神的根脉。刘茂琰总是温言道:“茶叶会沉浮,茶汤会变凉,但文化的温度永不消散。”正是这份信念,让她坚守在茶艺传承的第一线,用一盏茶的温度,滋润着这座城。
当茶香袅袅升起,跨越时空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正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文化之花,历久弥新,永续流传。
人物名片:
刘茂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深圳市龙华区金学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始人。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