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雄 137期 | 南山区非遗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梁子权: 传承咏春,留住广东味

晶报记者 张羽淳
2024-10-11 09:07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从1998年底至今,梁子权在深圳地区推广传统咏春26年,是深圳地区咏春拳最早的推广者之一。

在9月19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上,一场名为《天涯共此时·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的专场演出在北京文化新地标“北京艺术中心”上演。82岁的叶问咏春第二代传人梁锦棠、深圳南山区非遗咏春拳传承人梁子权、佛山咏春拳叶问宗支非遗传承人董崇华三位咏春拳大师亮相。

现场大屏幕上,几个醒目的大字熠熠生辉:“深圳南山区非遗咏春拳传承人梁子权”,这不仅是对梁子权个人技艺的致敬,更是对深圳南山非遗的隆重推介。

▲梁子权是深圳市南山区非遗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

因为情怀,选择深圳

作为佛山咏春梁赞系第五代传人,1995年,梁子权随叶问佛山早期弟子伦佳学习咏春拳,一直学到2013年底伦佳老师父去世。梁子权的师叔是叶问香港弟子黄朗先生。说到和黄朗先生的缘分,则要追溯到2007年。彼时的梁子权已经来到深圳9年,他毫不隐瞒地告诉记者,当初来深圳,他就是想结交更多的香港人。“为什么?”梁子权说,两个字:情怀。

小时候,梁子权老家很多人有过“逃港”经历,包括他的外公与舅舅。“我吃的第一块巧克力、穿的第一件T恤,都是他们从香港带回来的。”香港对于梁子权而言是神秘的万花筒。而当李小龙电影风靡全球时,少年梁子权也被这位武术宗师的魅力折服,因为李小龙,他爱上了香港电影,爱上了中国功夫。

1998年底,梁子权看到很多香港人回到佛山寻祖探亲,其中一些是香港咏春拳的传人,即李小龙的师兄们。那时的梁子权已拜在伦佳师父的门下,习得佛山咏春拳那边叶问传承的古咏春套路老架,其以古朴简雅为主,而当他看到香港咏春拳是以对练为主,并被丰富多彩的打法所吸引,于是决定来深圳发展,只为有机会接触更多香港同门。

2007年,梁子权通过师姐的引荐,在佛山第一次见到了黄朗先生。“我们俩见面就像郭靖遇到周伯通的感觉,开口没说两句话他就带我开始练拳。”让梁子权惊叹的是,当时已经70多岁的黄朗先生,身手仍非常敏捷。“他甚至一发力就能把木人桩的桩手打断!更难得的是,习武的他浑身竟没有伤病,这说明他的锻炼方法很合理。”从那时候开始,只要黄朗先生从香港回到内地,梁子权便常伴左右。同时深港离得近,梁子权也经常跑去香港跟黄朗先生练拳。直到2015年,黄朗先生无意中告诉梁子权,他是跟叶问正式行过拜师礼的,他有叶问亲笔签名的证书,这是非常难得的。这更坚定了梁子权要拜黄朗先生为师的决心。

2015年底,也就是梁子权的师父伦佳去世后的两年,他正式拜黄朗先生为师。“从那一刻起,他教我的拳法更加毫无保留了,师父把香港整个咏春拳的拳法都教给我了。”

2018年,黄朗先生给梁子权签发了“香港咏春体育会”教练资格证,直到现在,即使黄朗先生已经88岁了,还经常被梁子权请到深圳帮助指导他的学生们。而梁子权也继承了香港叶问传人黄朗一脉的整体咏春功法。“我在习得香港叶问咏春拳之后,把它的实战技巧和传统拳法两者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圳咏春拳法——既保留佛山古咏春特色,又有港派咏春丰富多彩的对练与实战方法。深圳是创新之城,在这里扎根,把咏春拳发扬光大,自然也需要创新。”

▲梁子权与师父黄朗。

▲梁子权是深圳地区咏春拳最早的推广者之一。

在深圳推广咏春26年

从1998年底至今,梁子权在深圳地区推广传统咏春26年,是深圳地区咏春拳最早的推广者之一。刚来深圳的时候,梁子权在深圳大学后勤膳食科工作。“大家可能想不到,我的第一批学生就是膳食科的同事和家属们。要想深入练习咏春拳,就必须要有对练。俗话说,‘练拳不习打,临阵少方法’,抱着让他们陪我练咏春的想法,我开始教同事们打咏春。”连他都没想到,自己在学校教咏春拳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渐渐的,同事的家属们、孩子们都来找梁子权。

2005-2006年,他被深职院(现深职大)“咏春双节棍协会”学生社团聘请为咏春拳指导教练,这期间,他一直是义务教学。当“陪我练拳”变成了“传授咏春拳”,梁子权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也更清楚了自己的使命。“我要通过咏春拳告诉大家‘武道教育’的概念,武术的武,道德的道,不是竞技,不是表演。它是一种立身教育,通过练拳去修行,强筋壮骨,加强民族认同感。一招一式一张一弛一起一落间去修心养性,去立德。”

这么多年来,除了自己开拳馆以外,梁子权还在很多企业和学校担任咏春拳指导教练。让他感触颇深的是,深圳孩子的性格独立且活跃,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记得福田外国语学校有一个小学生,第一次见我的时候就上来要跟我比武,被我打败以后就跑了,但下课以后还会来跟我合影。”这件事也让梁子权意识到,咏春拳在孩子们心中不应该只是用来一决高下的,它还可以养生、陶冶情操。“我传授他们最多的理念就是我来自广东,我是龙的传人,我是中国人,不管以后走到哪里,‘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希望咏春不仅可以防身,它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能把根留住。”

从2009年至今,梁子权一直在腾讯公司总部担任“腾讯咏春协会”教练。“他们为什么要学咏春呢?”我问。“你信不信,练咏春能让一个花甲老人腿脚更灵活、中气更足!现在很多人都有办公室疾病,肩周炎、腰疼、膝盖疼,练了咏春,这些问题都能缓解,还会让人心胸更宽广,身体好了比一切都重要!我除了教他们通过练咏春来防身,还有就是跟人体修复和养生有关。内修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强国、强身、强心是我的初衷。”

梁子权在2021年成为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的武术教练。来到歌剧舞剧院,60位少男少女站在他面前,朝气蓬勃。他们都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但并没有武术功底。从舞到武,对这帮孩子来说很有挑战。梁子权教这些年轻演员打咏春拳、八卦掌。先从扎马步等基本功练起,每次特训2-3小时,上完课以后,还会加练2-3个小时。就这样,每次一去就连着两周天天教,隔三个月以后再来连教两周。回忆起这段执教经历,梁子权说:“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点一盏灯、把根留住,这是我的心愿。”

多年来,坚持选择在深圳教咏春,梁子权说:“主要还是文化传承,喝早茶、看粤剧、打咏春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在深圳,遍地都能看到湘菜馆、川菜馆,但我更想保留一份广东味。”

编辑 阎建伟

(作者:晶报记者 张羽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