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盐田|陈解群:从盐田出发,用“中国制造”点亮无电地区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09-08 09: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陈解群:1979出生于湖南益阳,深圳市雷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盐田区妇联兼职副主席。2001年南下深圳发展,先后在高科技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服务与市场开拓经验。2004年随家人定居盐田后开启创业生涯,创办雷铭科技,专注光伏能源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光伏产品走进东南亚、非洲等无电地区,同时促进中非贸易,将非洲优质咖啡引入国内。2025年,在盐田二次创业成立栒豆咖啡工坊,以咖啡为媒,打造中非交流平台,致力于成为“中非桥梁、咖啡客厅、盐田社区栖息地”。

口述时间:2025年8月30日

口述地点:栒豆咖啡工坊

从南下到扎根

在盐田起步的光伏创业之路


我是湖南益阳人,2001年南下深圳。那时的我,和许多刚毕业、刚工作的年轻人一样,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念头:靠自己,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来。

最初我在一家科技公司做前台兼销售,卖的是数码电子产品。那个年代,技术远不如现在成熟,电池续航短几乎是所有产品的“通病”。工资不高,但每天面对各种客户、渠道和市场反馈,我学到了很多,也一直在思考:有没有更值得长期投入、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向?

2002年,在高交会上,我看到了一款来自国外的太阳能发电产品。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技术,心里立刻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阳光居然可以转化成电力,还能这么便捷地使用?虽然我不是光伏出身,但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思考,这或许会是一条值得走下去的路。后来在盐田,我偶然认识了一家做非晶硅薄膜组件的企业。他们的技术总监是德国留学归来,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太阳能的原理、技术路径与实际应用的场景。那次深入交流之后,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意识到太阳能产品不仅技术前景广阔,在未来的市场中也一定会有一席之地。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可以为这条路做些准备了。

2004年,随着家人定居盐田,我也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创业。我们湖南人性格里就有一股不服输、敢闯敢拼的劲,我也不例外。起初只是做销售,把别人的太阳能产品拿来卖,但慢慢我意识到:如果想真正扎根这个行业,就不能只做“中间商”,必须拥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

于是,我做了一个对当时的我来说算是非常大胆的决定: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从销售走向研发和生产,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太阳能产品。2004年,深圳市雷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盐田成立,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应用领域产品研发及生产销售,我们真正走上了这条“用阳光创造价值”的道路。

公司刚起步时,只有我和一个同事,为了省成本,就在家办公——没有办公室、没有团队,一切从零开始。后来进入生产阶段,又不断搬家、租厂房。那几年过得挺艰难,经历过金融危机,也有过资金紧张的时刻,好几次都觉得撑不下去了。之所以能熬过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盐田给了我们关键的支持。无息贷款、厂房补贴、人才住房……每一次难关背后,几乎都有政府伸来的援手。2017年,在盐田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搬进了盐田街道北山工业区,工作空间从一层楼扩展到四层楼,终于有了稳定的空间,也有了沉下心做事的底气。雷铭就是从那时起,真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盐田出发

让中国光伏照亮世界更多角落


创业二十多年,风风雨雨都走过来,靠什么坚持下来?说实话,最初选择创业,是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靠努力改变命运。但越往前走,我越觉得,光伏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使命。每一块送出的设备,不只是技术产品,更承载着“中国制造”的温度与责任——照亮远方的村落,点燃生活的希望。

为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起,我带领团队参与了商务部的对外援助项目,成功向乍得、纳米比亚两国供应户用光伏发电产品,为非洲无电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带去光明。此后还陆续承接了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多个物资援助项目和联合国、世界银行、非洲发展银行等机构发起的多个光伏离网、微网发电系统项目。可以说,雷铭是一步步、实打实地从盐田出发,走到了世界舞台。

但刚“走出去”的那几年并不轻松。欧美光伏企业在非洲市场布局已久,认可度高、基础扎实。要让当地客户接受中国品牌,唯一办法就是实打实的用产品说话。我印象最深的是也门的一个项目,三年后客户回访时发现,我们的不良率只有千分之0.5。这样的数据,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这些年,我们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做过项目。我去过缅甸,那里的气候是典型的热带,一年分雨旱两季,雨季闷热潮湿、旱季风沙滚滚。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很多旧设备上都有蚂蚁和虫子爬进电路系统。于是我们在产品设计上专门强化了密封性,提升防水、防潮、防尘等级,打造了一套真正贴合当地环境、有温度的“中国方案”。

在缅甸推进项目时,陈解群与当地孩子留下合影。(受访人供图)

在尼日利亚的时候,同事带我到过一个小镇,这里有一条夜市街,傍晚来临,当街两边的灯光都亮起的时候,镇上的居民都集聚于此,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夜间活动场所。当地的合作伙伴告诉我们,整条夜市街的商贩们全部使用雷铭的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当地人把这条街叫做“雷铭街”。

我还记得我们的同事去过东南亚一个县城最大的医院考察。晚上到的地方,黑灯瞎火,甚至走进了都无法辨认这是一家医院。项目落地后,医院安装了雷铭的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进行回访时仍旧是一个夜晚。这一次,开关一按,整栋医院瞬间被点亮,身边响起了一片掌声与欢呼——那一刻,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能真正改变别人生活的。

在菲律宾推进项目时,陈解群与当地居民合影留念。(受访人供图)

在非洲,每次同事们去乡村调研,当地人都会请他们吃饭。有时就是一杯茶、一份饭,但大家都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款待,因为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尊重与认可。

扎根光伏行业21年,我们坚持将“以绿色技术改善全球无电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作为企业愿景。如今,雷铭科技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2022年“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4年“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头衔,而是我们真的曾为很多没电的地方,带去过一束光。这,就是让企业坚持下来的意义。

一束光换咖啡香

开启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雷铭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非洲。我们一边给非洲村镇送去阳光与电力,一边也看见了另一种“断电”——当地农民种出全球优质的咖啡豆,却缺乏稳定的收入和产业支撑。一边是光伏点亮乡村,一边是农产缺乏出路,我开始思考能否探索一条现代版的“以物易物”路径。

盐田区正在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政策环境非常适合落地“非洲直采”。与此同时,中国咖啡市场迅速扩张,精品咖啡正受到年轻一代热捧,消费潜力巨大。而我们在埃塞俄比亚推进光伏项目时,恰好接触到优质咖啡种植园。有了信任和资源的基础,于是我们尝试用“光伏换咖啡”——帮他们点亮乡村,也把那片土地的阳光与香气带进中国人的咖啡杯。2024年,雷铭旗下普天栒公司与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咖啡农合作社联盟达成合作,成为其在中国的指定代理商。一束光,换一缕香,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由此开始。

2025年4月30日,栒豆咖啡工坊在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开业,作为一家以“光伏助农+非洲直采+全产业链品控”为核心竞争力的咖啡品牌,栒豆咖啡工坊以创新模式推动中非农业合作与乡村振兴,成为深圳“咖啡+”产业融合的标杆项目,也为盐田推动工业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与产业活力。

2025年4月30日,栒豆咖啡工坊在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开业。(摄影:赖思为)

我也始终记得,自己还有另一份身份——盐田区人大代表、妇联兼职副主席。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希望用实际行动为更多女性创造可能,比如在栒豆咖啡工坊开设就业培训课程,帮助待业女性掌握一技之长,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我知道,一杯咖啡无法解决一切问题,但它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起点。

扎根盐田21年,我深深体会到这片土地的独特气质:既有深圳的创新基因,又有独特的山海资源和生活氛围。此外,盐田区打造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为吸引创新企业和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我期待盐田进一步发挥“创新+生态”的双重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汇聚。尤其在海洋经济、低碳产业等新兴领域,盐田有潜力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标杆城区。我始终相信,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盐田这座滨海之城将持续焕发活力,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编辑 温静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