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洋溢着温情与探索精神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协同基层治理的“集福行动”总结会在福田区锦峰大厦A座3楼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举行。来自福田区各街道办事处、社会组织代表、社区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回顾“集福行动”的成果,并深入探讨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历时10个月的“集福行动”,在福田区委社会工作部的精心指导下,联动了福田区两个街道,携手40余个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赋能了200余名社区“集福官”,并成功打造了“集福茶咖”“集福空间”“集福直播间”三大品牌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区域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为福田区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集福行动”,初步形成了福田区“两社三中心 + 集福官”的特色治理模式,为区域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样本。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集福行动”成立了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治理专家智库(即专家集福官,包括全国知名的资深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14位);组建了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库(包括街道集福官、社区集福官近300名)。会上,福田区社会组织总会(简称总会)秘书长黄文波向街道和社区集福官颁发了证书。通过集福官体系,总会将依托平台和资源支持,针对福田社区的党建、基层治理、社区服务进行联动和赋能。

为了让协同基层治理工作更加到位,总会还策划了一场由深圳市福田区90多个社区老年协会与10个街道老年协会联合党建示范活动,并成立了“集福”联合志愿服务队,编撰了《福田区社区社会组织在20个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暨社区基层治理情况调研报告》。这些内容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展望。
在“集福行动”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党组织“红色引擎”有效驱动了政府与社会的双向互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共同描绘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新图景。福田经验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样本。

党建引领:筑牢协同治理“主心骨”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唯有坚持党建引领,方能凝聚合力、把准方向。福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红军一语道破关键,“党建引领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准则——听民声、汇民智,让每一分钱用在实处。”这体现在“集福”行动的全链条中:当福田区社会组织总会秘书长黄文波带着方案叩响街道大门时,得到的回应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种“自下而上”的快速响应,背后是党组织的高效协同。街道党工委委员牵头,公共服务办、网格管理部等部门“一盘棋”联动,通过问卷星精准调研社区需求,再由张红军书记直接授课赋能一线工作者。这种机制破解了基层“最后一公里”难题,使党的组织力量嵌入城市肌理。黄文波感叹:“这种开放包容的治理胸襟,源于对党建初心的坚守,海纳百川方能汇聚合力。”
在推进工作过程中,“由上向下”逐级部署较为容易,而“由下向上”快速响应、吸纳群众智慧并有效实施则面临较大困难。“由下向上”的快速响应能力,实质上检验的是党建工作成效,关键在于组织内部各部门间能否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是否始终秉持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这正是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核心所在。

实现“由下向上”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各部门间信息实时互通存在诸多挑战。在与福田街道工作对接过程中,黄文波深刻体会到,只要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就会获得街道各部门的积极回应和高效协同。她通过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党工委委员、网格部直至党工委书记的全流程沟通,深切感受到福田街道“上下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原则。为此,当总会集福行动开展基层赋能培训时,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严格依据调研数据,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在组织党课学习时,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授课,旨在促进社区书记与一线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既传承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又共同研讨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双向协同:构建多元共治“同心圆”
“过去是‘政府干、群众看’,现在是‘大家想、一起干’!”福民社区志愿者于淑梅的朴实话语,道出了“集福”行动的核心创新——双向协同机制。这一机制打破了单向管理的惯性,实现了“自上而下政策引导”与“自下而上群众参与”的深度融合。政府搭台、社会唱戏,752家福田区社会组织代表福田区社会组织总会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议事。
集福茶咖:畅通民意“直通车”——党群中心变身议事厅,居民围绕“老人带孙子”等民生痛点自由发声。一次茶咖讨论,就能孵化7-8场公益课,将“民声”转化为“民生”。
集福空间:打造志愿“加油站”——在党群中心外拓展8-9处公益空间,为志愿服务提供阵地。居民通过参与累积“福分”,志愿氛围日益浓厚,内生动力显著提升。
集福直播间:激活青年“新引擎”——针对年轻群体关注的直播就业问题,引入爱心企业赋能宝妈和商户。党群中心从“一老一小”延伸至青年圈层,凝聚力跨越代际。
三个品牌相互支撑,形成了“茶咖议事—空间服务—直播赋能”的闭环,成为福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标志,而“集福行动”本身也从治理工具升华为百姓心中的“幸福符号”。通过“集福行动”,总会已发展和集中了智库集福官逾200人,他们将为社区幸福生活增姿添彩。

治理实效:绘就善治“新画卷”
“双向协同”催生了看得见的治理效能。在福民社区,“集福官”智库与社区书记面对面“会诊”,当场就解决了一些痛点问题:比如,“集福空间”固定志愿者队伍,服务时长同比提升200%;“集福直播间”正在为60余位微创业宝妈和个体商户赋能,带动青年就业,福民茶咖已经把多元议事的流程写到了纸上,让每位集福官主持各自不同的茶咖沙龙。集福行动成功落地福民、福南、南园社区三个示范点,并在福田街道试运行双向协同的“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大大提升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集福成效。数据显示,群众满意度达98%,生动印证了“党建强、治理优、百姓乐”的善治逻辑。
福田的实践昭示: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在人民,根本保障在党建。“集福”行动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其“双向协同”模式为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实现资源整合、民意通达、服务精准。当前,在福田区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福田区社会组织总会正在将这一模式推广至福田的多个社区,打造更多“叫得响、立得住”的“集福”品牌项目。正如深圳市智库“集福官”专家点评:“双向协同不仅是区域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探索。”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汪仕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