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汕湾智能制造集聚区按下“快进键”,鲘门街道这样做!

刘淑芳
09-02 12: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淑芳

35年“断头路”通了,10年“心结”解了,发展之路宽了……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街道,一场持续半年的土地整备攻坚战,让许多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这段攻坚历程,不仅是政策的落实,更是一次次法与情、刚与柔的碰撞,也为深汕湾智能制造集聚区等重点项目的推进扫除了障碍,释放出宝贵的发展空间。

在新乡路、地町岭路和新岭路的建设中,一名业主开口索要400多万元补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街道干部老曾等人没有退缩,他们一边坚持政策底线、明确法律界限,晓之以理,一边通过亲戚、老乡等多种渠道反复沟通,动之以情,最终以合理的100余万元达成协议。“我们不是单纯‘拆房子’,而是为大家讲清楚政策、算明白长远账”,一位干部这样说道。

同样棘手的,还有蓝海大道上堵塞了35年的5栋房屋。街道干部组成专班,联合执法、公证等部门依法依规推进,用“阳光政策+柔性沟通”的方式,把最优补偿方案讲透讲明,在连续谈判5个多小时突破第一户后趁热打铁,仅15天就完成了全部签约。“路通了,心也畅快了”,附近居民感慨地说。

在新乡和连塘尾,两村之间10年来因地界不清摩擦不断,大片土地闲置荒废。规自、司法部门和街道组成工作组,多次实地勘查、翻阅历史档案,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最终依据法规拿出让双方都信服的调处方案。“争了十年,现在终于可以一起谋发展了”,一位村民代表在协议签订后说。这场调解,不仅解开了土地“死结”,更解开了群众心里的“疙瘩”。

深汕首个高端文旅项目“东方文旅”落地需迁移两座寺庙,当地渔民情感上难以接受。街道干部老陈带队一次次登门,特别是向一位99岁高龄的庙宇修建者耐心解释。“我们给您‘天姑娘’建一个更漂亮、更宽敞的新家”,真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工作组还同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最终实现和谐迁建,不损渔民的情感,也腾出了发展空间。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鲘门街道创新的“清、法、暖”三字工作法:讲清政策、依法推进、暖心服务。街道将土地整备作为干部“试金石”,与规自、住建、土整、城管、统战、政法、公安等部门并肩作战,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脱颖而出。

如今,新乡路等道路的打通为深汕湾智能制造集聚区按下“快进键”,十年争议地释放出宝贵发展空间,35年断头路即将变通途,庙宇迁建保障了文旅项目顺利推进。这些变化印证着:土地整备,整备的是土地,凝聚的是人心,打通的是发展之路。

(受访单位供图)

(作者:刘淑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