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从天而降”,无人机应急救援,空中旅游观光……在充满无限可能的低空经济新领域,如何保障飞行安全、提升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城市现代化、精细化治理的重大课题。
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深圳市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华管理局三方联合申报的《实景三维赋能数字孪生低空管理和政企飞行服务》成功入选。深圳持续多年构建高精度、全覆盖的实景三维时空基底,推动“实景三维+低空经济”双向赋能,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深圳市实景三维模型。
筑牢城市数字基底,深圳创新领跑全国
近年来,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初步构建实景三维技术体系,预计2025年底将初步建成实景三维中国。目前,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应用服务体系涵盖灾害防治、智慧安防等22大类、100余种应用场景,彰显了空间地理数据要素价值。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实景三维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推进,2019年率先建成覆盖全市、分辨率优于5厘米的实景三维模型,2025年初建成更高质量的全市域实景三维模型,形成精度更高、更新更快、类型更全的显著优势。全市域覆盖分辨率优于3.5厘米的实景三维Mesh模型,各类标准化产品精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多测合一等模式,逐步建立实景三维局部更新模式;以实景三维为基底,打造“空中、地面、地下和海洋”统一时空数字底座,全空间实景三维产品日益丰富。
目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导构建的实景三维数据资产,已成为“数字孪生城市”基石,成功赋能50多个领域、100余个应用场景,为智慧深圳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实景三维与低空经济形成双向赋能。
基于实景三维的低空模拟航线。
解锁“天空之城”,龙华找到关键钥匙
对于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而言,向天空、海洋、地下要空间,用“数据”换“空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龙华区将这一技术潜力转化为治理效能和经济动能,展现了实景三维作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关键性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活力和动力。
在政府管理侧,“政务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让城市治理更智慧。过去,政府部门执行巡查、测绘、应急等飞行任务,流程繁琐,信息不通。如今,龙华区依托全国首个全信创数字孪生城区和全域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打造“政务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融合300余万人口、48万企业数据及各类物联感知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低空空域一张图”,已在重大工程监测、平安校园等场景落地,助力实现无人机政务飞行的禁区自动识别与零事故运行。同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政务飞行流程,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动低空政务飞行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智能管理”转变。
深圳市实景三维模型。
多维度服务低空经济,激活产业新引擎
实景三维技术,运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现代技术,在虚拟数字世界中创建与现实场景高度一致的三维模型,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救援等提供立体精准的决策依据,在企业应用侧同样可为产业发展降本增效。
以美团无人机为例,传统方式需大量人工现场勘查,借助实景三维数据可“云勘察”,航线周边的建筑高度、障碍物分布、楼顶可用空间等信息一目了然,快速设计出安全高效的飞行路径,大幅节约航线开设成本。
目前,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开通数十条商业化航线,飞行过程中结合“实景三维+多维感知+高精导航”等技术,在复杂的城市楼宇间精准穿梭,平均配送时长从近30分钟缩短至约12分钟,效率提升近150%。美团还正尝试设计小型物流航线,空管站探索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繁忙机场附近的精细化航线管理。
基于实景三维的低空模拟航线。
从地下到天空、从山顶到海洋,一个更加安全、高效、智慧的“创新深圳”快速崛起:针对城市密度高和飞行环境复杂的难点,深圳尝试基于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低空数字空域网格图,解决全域低空避障、航路优化等应用难题。针对无人机在楼宇间穿梭需要精准的立体空间规划,利用实景三维技术模拟飞行环境、分析潜在冲突点,为低空设施选址和空间优化提供更精准依据。正在开展的低空飞行器起降设施规划,将在全域布设无人机库,规划无人机飞行航测路线。未来,无人机执行日常任务时,可同步采集数据信息,拓展实景三维的数据更新模式,形成常态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更新机制。
基于实景三维的低空模拟航线。
(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