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叔,这两天感觉怎么样?血压降下来了吗?""老乡,我的血压降下来了,今早为 160 左右,精神状态和平时一样,谢谢!"
每隔一天,罗湖区富临健康驿站人文关怀组的组长邹红梅就会对胡叔(化名)进行一次例行问候,因为胡叔今年已经 78 岁了,还患有高血压,所以他是驿站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
"胡叔的倔强在我们这是出了名的,血压持续几天超标,就是不愿服用降压药。"谈起胡叔,邹红梅感触颇深。胡叔祖籍四川,一直住在罗湖笋岗村,后来户口迁去了香港。因为胡叔在香港中医院当了三十几年的医生,所以自己用中药调理血压问题,但这次返深,胡叔的血压接连几天升高,并且数次拒绝驿站医生的建议。
"因为我也是四川人,就用家乡话和他交流,跟他建立感情,终于他还是服用了一颗降压药,血压才降下来。"邹红梅说。
如今,驿站工作人员每天查房的时候,胡叔都要问一问邹红梅这位老乡有没有一起来,他还表示,愿用自己三十多年的医学经验报答大家,希望大家等疫情散去后常去他家坐坐。
从"倔老头"到会看病的亲切老爷爷,这个变化是邹红梅和全驿站的工作人员用温暖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换来的,也是邹红梅一直坚持"真心换真心"的最好体现。
从 7 月 12 日起,邹红梅就来到了富临健康驿站,一百多天的工作中,除了胡叔,还有一位老年住客也让她印象深刻。"江姨(化名)今年 69 岁了,做过手术,后遗症是喉咙痰多,随时有窒息的可能,情况比较特殊。"对于这类重点人群,邹红梅都会逐个回访,并将回访记录形成日志汇报给上级领导。
在每天的沟通中,邹红梅了解到,因为江姨经济比较困难,不敢点酒店的配餐,入住两天来全靠冲泡自己带的奶粉充饥,还常常哭泣不已,情绪极度不稳定。
江姨的情况让邹红梅感到非常担心,随即她与同事商量,每人每餐从工作餐中匀一些分给江姨,让江姨能靠着特殊的爱心饭菜度过集中观察的日子。
同时邹红梅还主动加了老人的微信,更加频繁地找她聊天,舒缓她内心的焦虑,"江姨每次给我发微信时都用广东话喊我‘邹妹妹’,我听着心里暖暖的。"邹红梅说。
因为体贴、细心的服务,富临健康驿站的好口碑已经立下了,有的住客还会在入境时指定要入住富临健康驿站,黄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只要我有朋友要入境,我就叫他们申请富临驿站,住在这里比住在家里都舒服。"黄生说。
邹红梅透露,酒店前台经常接到富临"忠实粉丝"的来电。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都会有种自豪感,这是被住客最大的认可。
"有时住客问我累不累,说实话,我们也很累,但是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是住客的话,一定也希望有人能温暖地对待我们。"邹红梅笑道,对所有工作人员来说,这份工作不仅是任务,更是一种荣耀,如今国内疫情状况持续向好,他们唯有牢牢把住健康驿站这道关口,才能守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