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一困境儿童保护项目获评全国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冯智慧 文/图
08-07 15: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打破户籍壁垒推动基层儿童保护服务均等化

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近日人民网公布“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名单,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党建引领·未爱童行”城市困境儿童社会保护的龙岗实践》成功获评全国2025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据介绍,在深圳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龙岗街道办事处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指引,标准化、规范化打造实体“街道未保站”,该案例通过重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率先在全市创新试点,创新基层儿童保护机制,推动打破户籍壁垒、推动基层儿童保护服务均等化,助力破解困境儿童保护难题,为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实践支撑,成为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样板。

1+7+N,撑起未成年人保护坚实后盾

龙岗街道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解决难点问题,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目前,龙岗街道分类建立0至16岁未成年人、残疾青少年、孤儿数据库。

面对非户籍困境儿童占比高、基层福利供给不足等难题,街道创新打造龙岗区首个实体化街道未保站,形成“1+7+N”服务网络——1个街道未保站、7个社区站点、N个社会力量延伸点,集成监测预防、评估帮扶、危机干预等六大功能。服务站引入龙岗区检察院“青·橙”社会化观护阵地、青睐青少年发展中心“生命港湾”青少年生命危机干预工作室等主题功能空间,成为困境儿童精准帮扶的核心平台。

“1+7+N”服务网络成为困境儿童精准帮扶的核心平台,配备了1名街道儿童督导员统筹全局,设立了7名社区儿童主任扎根一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场所统一加挂“未成年人保护场所”牌匾,织密织牢困境儿童“兜底保障网”。

一人一档,精准守护筑牢关爱根基

龙岗街道扎实开展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摸排统计,按照“一人一档”规范建立信息档案。同时,针对监护缺失、侵害等复杂情况,龙岗街道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未保服务阵地,建立健全监测报告、应急处置、评估转介等联动工作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干预早介入、服务早到位,为个案中的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帮扶转介等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一人一档”的生命力体现在具体行动上。今年5月26日,街道及市、区未保工作人员来到困境儿童小智(化名)家中,为他送上15岁生日祝福。面对工作人员,小智虽显害羞、言语不多,但他一直能感受到这份持续的关怀带来的温暖。事后,工作人员仔细确认了此前建议安装的家庭监控是否正常运行,为小智独自在家的时段增添了一份保障。针对其长期居家的状态,工作人员现场与小智父亲沟通,建议增加户外散步和固定学习任务,促进身心发展。街道将持续联合各方跟踪回访,守护小智的成长。

通过“一人一档”的精准管理,龙岗街道将数据、政策、服务和关爱紧密联结,为每一位困境儿童筑起了坚实、温暖的守护根基。

五社联动,”未保+慈善“筑起温暖港湾

龙岗街道作为全市首批居委会社会服务(妇女儿童)专委会的试点街道,将儿童工作延伸至社区治理末梢。专委会统筹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构建基层儿童协同保护核心平台。

龙岗街道发起“童·睦邻”社区商企保护行动,打造“慈善+N”支持网络,并组建“儿童保护商企联盟”,吸纳56家爱心企业加入,爱心企业捐赠价值46万元物资,为85户困境儿童配备应急安全包,以“未保+慈善”构筑起了未成年人的温暖港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冯智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