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园山街道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与海丰县陶河镇携手同行,通过机制创新、产业赋能、民生提质等一系列精准举措,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帮扶新格局,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机制先行,构建对口协作“强引擎”
乡村振兴,机制是保障。园山街道深谙“纲举目张”之道,以系统化思维构建高效帮扶机制,为对口协作筑牢“四梁八柱”,这是园山街道以“百千万工程”赋能陶河振兴的核心要义。
据悉,在组织领导层面,园山街道党工委将对口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队长一线抓” 的三级责任体系。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红梅多次率队深入陶河镇调研,聚焦产业发展瓶颈、民生服务短板、基础设施弱项等关键问题,现场办公破解难题。
2024年新一轮对口帮扶启动后,选派街道优秀干部担任驻陶河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整合各方资源,在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发力,确保帮扶力量直达基层、精准落地。这种“高位推动+一线落实”的模式,实现了从决策部署到执行落地的无缝衔接,让每一项帮扶措施都能精准对接陶河需求。
资金保障是机制有效运转的“血脉”。园山街道坚持“真金白银”投入,自2021年以来累计向陶河镇捐赠60万元帮扶资金,且每一笔资金都经过科学论证,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资金投向方面,我们既注重‘雪中送炭’,更着眼长远发展。”园山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街道借鉴深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经验,帮助陶河镇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改造,构建起服务群众的“温馨家园”、“暖心驿站”;为挂点帮扶的杨西村量身定制环村路灯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这种“精准投放、效益优先” 的资金使用理念,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民生效益和发展效能。
如何确保帮扶工作长效化?园山街道建立了“定期会商、双向交流、成果评估”的协作机制,形成“投入—产出—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这种制度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让帮扶工作摆脱了“短期突击”的弊端,实现了从“阶段性帮扶”向“可持续协作”的跨越。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园山街道在帮扶实践中,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核心抓手,通过“输血”与“造血”并重,推动陶河镇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是园山街道以“百千万工程”赋能陶河振兴的活力所在。
依托资源禀赋培育主导产业,是园山街道助力陶河镇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招。针对陶河镇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的特点,街道牵线海丰县陶荷悦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万亩莲藕现代化产业园,构建起“种植基地+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使陶河特色农产品莲藕享誉全国。为培育多元化产业生态,园山街道还支持穗利农业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立体农业,业务涵盖土地托管、农产品种源开发、种植加工等,多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拓宽销售渠道方面,园山街道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一方面,组织“荔行山海・陶河共富”等系列推介活动,通过线下展销会、线上直播间相结合的方式,为陶河农产品“带货”,现场销售额达12万元,有效提升陶河荔枝知名度;另一方面,推动陶河镇多家企业入驻“圳帮扶”平台,下边村金子牛公司等通过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产品多次亮相粤港澳大湾区展销会,实现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种“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销售有渠道”的产业发展路径,让陶河镇农业真正实现了从“种得好”向“卖得好”“效益好”的转变。
民生为本,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园山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方位提升陶河镇民生保障水平,这是园山街道以“百千万工程”赋能陶河振兴的价值底色。
在技能提升与就业帮扶方面,园山街道构建起“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体系。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街道联合汕尾市广惠职业培训学校在杨西村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班,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为提升农业生产技能,街道协调科技特派员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4期,覆盖农户200人次,使水稻亩产提高;协调金融机构派驻金融助理,提供信贷咨询、创业贷款等服务50余次,累计授信400余万元,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
教育与医疗是民生之基。园山街道积极联动深圳优质资源,助力陶河镇公共服务升级。教育方面,联合龙岗支教队伍开展主题活动,覆盖学生240余人;医疗方面,联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资源开展义诊,为200余名群众提供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健康水平,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基础设施升级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园山街道通过内外联动,推动乡村面貌实现蝶变:在杨西村发动捐资,建设8个口袋小公园;在五旁四边种植1800余棵灌木、500余棵乔木,为村委对面小公园添置灯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推动X129县道“白改黑”工程及沿线绿美提升,为农产品运输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3 年,杨西村凭借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文明的乡风,获评“广东省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陶河镇乡村蝶变的生动缩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园山街道还注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在2023年春节前,积极走访慰问脱贫户,发放慰问金和物资合计5.87万元;协助陶河镇建立“人才驿站”,培育本土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等。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让陶河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机制创新到产业振兴,从民生改善到生态提质,园山街道与陶河镇的携手协作,不仅书写了对口帮扶的动人篇章,更凝练出“高位统筹、精准施策、久久为功”的园山帮扶之道。在“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园山街道将继续深化与陶河镇的协作,在产业融合、人才交流、文化共建等方面探索新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园山智慧和力量,让协作之花在粤东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