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龙岗展位的一组机器人灵活弹奏乐器、3年拿出百亿元政府订单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提供支持、线上工研院把创新成果搬上“货架”构建产学研协同新生态……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竞争的主赛道,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和工业强区的深圳龙岗正以系统化的创新布局,在多领域科技赛道同步发力。

高交会现场,“灵心巧手”机器人正在弹奏电子钢琴(李瀚/图)
在这场系统布局中,以鸿蒙和AI为导向,“科技篇”应用机制也自2024年下半年启动后就发挥着牵引作用——用政府资金做“杠杆”,放大政府的科技支持资金,撬动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打出了一套“技术+资金+场景+订单”的组合拳。该机制如同一个精密的转换器,将政府的宏大规划与企业的创新实践紧密连接,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科技创新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支点。
从产业大区到创新高地
如何落实中央指示,加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市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程度贡献深圳力量。
龙岗区正瞄准这一目标,将高层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围绕“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全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构建起以科技篇为核心、鸿蒙生态为基石、人工智能为引领的创新架构。
在该架构中,“科技篇”应用机制发挥了“杀手锏”作用——从项目痛点入手,以技术应用为导向,主动谋划应用场景,帮助企业将最新科技产品技术融入项目中,从而达到解决行业问题,起到降本增效提质示范的最终效果。“科技篇”的创新之处在于不再是简单的资金补贴,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制度设计,让每一分财政投入都产生乘数效应。
据了解,“科技篇”应用机制发布近一年来,应用库累计征集技术产品达2400件,这一数字背后是龙岗对科技资源的系统梳理和精准配置。其中鸿蒙化产品技术124条,展现了龙岗在打造自主技术生态上的前瞻布局。更重要的是,龙岗全面梳理2025—2027年全区政府投资项目200个、总投资800多亿元,其中预计支持“科技篇”资金超百亿元,这种规模化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而该机制的“菜单式”匹配机制也让人耳目一新——将医疗卫生、城市治理、数字基础设施等10余领域的近1500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推荐菜单”,供政府投资项目“点菜”参考。目前已结合应用库产品进行推荐,通过科技篇评估65个建设项目,涉及“科技篇”场景订单7.5亿元,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打造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石
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总体框架下,鸿蒙与人工智能共同构成了龙岗技术战略的双引擎。以鸿蒙和AI为导向,通过系统性的技术布局,推动全区科技创新迈向新高度。
为此,龙岗区组建了一支行政管理、外聘精英、专家团队组成的“总师团队”,在决策中起支撑作用,加强对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和采购项目的科技策划,分行业、分部门系统推进技术创新。多部门协同,把鸿蒙化和AI化思想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当中,从道路建设到医疗设备采购,从文体中心建设到边坡治理,每一个政府投资项目都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场。
科技改革的龙岗实践
“科技篇”改变了以往科技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将政府工程项目的“采购清单”变为“创新清单”,推动鼓励各政府部门、企业在项目中主动寻求科技解决方案,将政府资金的投入转化为企业研发的助推器和创新产品订单入口,以三年百亿级的投入促进科技创新事业上新台阶,同时也推动企业快速壮大发展。
今年以来,龙岗已牵头举办建筑、视频摄像头、芯片板卡等领域多场鸿蒙生态对接会,同时推动人工智能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这种系统性的技术布局,使得龙岗在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方面走在了前列。
龙岗的科技创新正在完成从“单一突破”到“系统创新”的转变。“科技篇”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平台,鸿蒙生态作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石,人工智能作为引领发展的先锋阵地,三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龙岗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铁三角”。
随着百亿元“科技篇”资金的逐步落地,以及鸿蒙生态和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深耕,将全区力量都动员到科技创新这条主赛道上,实现了从“给政策”到“造生态”的深刻转变。推动每一个涉及项目建设部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形成了全区更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